apple4 发表于 2008-3-2 12:59:27

上海近代史年表

上海近代史年表(1840-1949)
  
  1840(道光廿年)
  6.鸦片战争爆发
  7.清朝政府构筑吴淞口炮台。
  
  1841(道光廿一年)
  1.英军占领香港
  10.英军攻占定海、镇海、宁波,清朝政府加强上海防备。
  
  1842(道光廿二年)
  6.6.英13艘军舰进攻吴淞口,攻陷吴淞炮台。
  6.19.英军占领巡道署和县署,占领上海县城。在城隍庙设司令部。
  8.29.“南京条约”签字。上海成为向英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1843(道光廿三年)
  11.17.英国初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G.Balfour宣布上海开埠。最初的领事馆在县城内租借中国商人家开设。
  *清朝政府在洋泾浜〔延安东路〕北设西洋商船盘检所。
  *英国的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开设分行。
  *英国的仁记洋行Gibb, Livingston & Co.开设分行。
  *英国的传教士麦都思W.H.Medhurst在县城东门外开设西洋式印刷所和墨海书馆(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Press)。
  *至年底在英国领事馆登录的英国商人及传教士共有25人。
  
  1844(道光廿四年)
  2.英国传教士洛魏林W.lockhart开设诊疗所,为上海最早的西洋医院,今仁济医院的前身。
  7.3.“望厦条约”签字。上海成为向美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10.24.“黄埔条约”签字。上海成为向法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1845(道光廿五年)
  11.29.公布“上海土地章程”,英租界成立,为黄浦江洋泾浜〔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庄〔北京东路〕以南的土地。
  *清朝政府在外滩设置江海北关。
  *英国的沙逊洋行Daniel Sassoon & Co.开设分行。
  
  1846(道光廿六年)
  9.确定英租界西部界线为界路〔河南中路〕。
  *美国开设领事馆,以旗昌洋行的吴利国H.G.Wolcott代理领事,在租界内借房开设领事馆。
  *同仁辅元堂成立。上海最早的民间慈善团体。
  
  1847(道光廿七年)
  徐家汇耶稣会修道院落成。同年设置图书室,为上海最早的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的前身。
  *英国圣公会建造圣三一堂。
  
  1848(道光廿八年)
  1.法国开设领事馆。最初设于洋泾浜教会所有的建筑物内。
  2.英国东方银行Oriennta Banking Corporation开设分行〔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所在地〕,为中国最早的外国银行。(~1892.)
  11.27.英租界扩张,西部界线至泥城浜〔西藏中路〕。
  *美国传教士文惠廉W.J.Boone要求以苏州河北岸的虹口为美租界,并未正式签字。
  
  1849(道光廿九年)
  4.6.法租界成立。为英租界与县城之间的土地。
  6.耶稣会在教堂内开设读经班,翌年圣依纳爵公学(徐汇公学)开学。
  
  1850(道光卅年)
  2.大英轮船公司Peninsular & Orienntal Shipping Co.开始运营上海-伦敦间的定期航线。
  8.3.《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周刊)创刊,为中国最早的外文报纸。(→1864.《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日报〉)
  11.英租界首次举办舞会。
  *裨文女校建校。(1881.圣玛丽亚女校)
  *建成最早的赛马场,老花园跑马场。英国人在今河南中路、南京东路、江西中路一带建造花园(Garden)和抛球场(板球场),以其外圈为赛马跑道。
  *三雅园开业。上海最早的戏院,上演昆曲。
  
  1851(咸丰元年)
  7.徐家汇天主教堂落成。
  *老大房于小南门董家渡创业,为苏州风味点心店。
  
  1852(咸丰二年)
  *德国开设领事馆,最初的领事馆开设于苏州河口北岸。
  *王宝和酒家从小东门咸瓜街迁至租界的盆汤弄,为创业于1744年的上海最早的酒家。
  *老凤祥银楼在小东门方浜路创业,为金银首饰店,后迁至南京东路432号今址。
  *外国人在黄浦江上举行了首次划船比赛。
  
  1853(咸丰三年)
  3.董家渡天主教堂落成。
  4.太平军逼近上海,英、法、美组织上海地方义勇队,即以后的万国商团(Shanghai
  Volunteer Corps)。
  9.7.小刀会武装起义,占领上海县城,在文庙(旧文庙)设置总指挥部,城北指挥部设于豫园内的点春堂,今存。
  
  1854(咸丰四年)
  4.上海义勇队与清军在泥城浜〔西藏中路〕附近激战(泥城之战)。
  7.制定第二次“上海土地章程”,成立作为租界行政管理机构的工部局。
  *英国在四马路〔福州路〕设置巡捕房。
  *跑马场迁往泥城浜东岸,即今湖北路、北海路、西藏中路、芝罘路所围绕的地段。
  *营造最早的外国人墓地,外国坟山〔黄浦体育馆〕。
  
  1855(咸丰五年)
  2.清军镇压上海县城的小刀会。
  2.24.允许华人居住租界,开始“华洋杂居”。
  *上海马路上首次出现西洋式马车。
  *湖心亭茶楼创业。创业时名“也是轩”。为现存最早的茶楼。
  
  1856(咸丰六年)
  10.2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亚罗号事件)。
  10.英国人威尔斯Wills在苏州河口建造木桥,向中国人收取通行费。
  *英国设置领事法庭和监狱。法国设置巡捕房。
  
  1857(咸丰七年)
  1.26.墨海书院创刊《六合丛谈》(月刊),为中国最早的中文综合性杂志。编辑及发行人为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
  *杏花楼创业,广东菜馆。
  
  1858(咸丰八年)
  *英国麦加利银行Chartered Bank of India.Australia & China开设分行。
  *五芳斋点心店创业。
  
  1859(咸丰九年)
  3.法国设置违警罪法院。
  3.字林洋行创刊英文杂志《上海纪事》(Shanghai Chronicle,月刊)。
  
  1860(咸丰十年)
  6.上海的官绅雇佣外国人组织“洋枪队”,称为“常胜军”。
  8.太平军第一次进攻上海。江海关署被烧毁。
  10.23.法国银行(法兰西银行Comptoir d’Escompte de Paris)开设分行(后改为东方汇理银行)
  *伊文思书局创业。由英国传教士伊文思E.Evans在虹口开业。
  *清心书院建校。创校人为美国传教士范约翰J.W.Farnham,以后改名清心中学。翌年,范约翰夫人创立清心女书院。
  *礼查饭店(Astor House)落成。
  *老介福呢绒绸缎商店创业,为丝织物名店。开业于三马路〔汉口路〕。
  *屈臣氏大药房(Watson’s)开业。
  
  1861(咸丰十一年)
  6.洋泾浜天主教堂落成。
  10.法租界第一次扩张。
  12.字林洋行创刊《上海新报》(周刊,后改为日报),最早的中文报纸。主编为伍德M.L.Wood和林乐知Y.J.Allen。(~1872)
  *上海俱乐部(别称英国总会,The Shanghai Club)成立,为英国人社交俱乐部。(→1909.建造)
  *上海赛船会Shanghai Rowing Club成立。
  
  1862(同治元年)
  1.太平军第二次进攻上海(~6月)
  3.美国旗昌洋行(Russell & Co.)设立上海最早的轮船公司,旗昌轮船公司(Shanghai Steam navigation Co.)〔冶金设计研究所所在地〕。
  4.29.法租界公董局成立。最初设于法国领事馆内。
  5.6.高杉晋作、五代才助等搭乘幕府贸易船千岁丸到达上海,滞留至7月5日。
  8.太平军第三次进攻上海(~11月)。
  *建成新的跑马场、跑马厅。(→1933.建造上海赛马总会)
  *营造最初的犹太人墓地(后为以色列公墓)。
  *法租界当局建设从县城西门外方浜桥到徐家汇的越界军用道路。
  *老正兴菜馆创业,上海本帮菜馆,开业于二马路。
  *敬业书院迁移重建。旧式学堂,原为申江书院。1905年废除科举以前为县试考场。(→敬业中学)
  *英租界当局决定以中国的省名和市名命名租界的道路,南北走向的道路以省名、东西走向的道路以市名命名。1865年起实施。
  
  1863(同治二年)
  3.28.创立上海同文馆(后改为广方言馆),为江苏巡抚李鸿章为推动洋务运动而设立的外国语学校。(→1870.江南制造局内)
  9.21.英租界与美租界合并成立公共租界。
  
  1864(同治三年)
  1.工部局设立消防署。
  5.1.开设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为中国与外国合作的审判机关。初设置于英国领事馆内,后改为会审公廨。
  10.2.英商自来火房(Shanghai Gas Co.)开始供应煤气。
  *法国建造公司码头(后为太古码头),为外国资本最早的码头。
  *亨达利钟表店创业,开业于外滩。
  
  1865(同治四年)
  4.英国的汇丰银行(Hongkong & Shanghai Banking Co.)开设分行。(→1923.建造)
  5.李鸿章在虹口创设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通称江南制造局),中国最早的近代化军事工厂。
  8.工部局设立书信馆,为租界最早的邮政机关,发行中国最早的邮票“蟠龙邮票”。
  10.18.公共租界的南京路上点亮了煤气灯。
  *上海-吴淞间的电报线路开通。
  *龙门书院创立。洋务派官员丁日昌开办。(→1905.官立龙门师范学堂)
  
  1866(同治五年)
  1.10.德国总会(German Club)成立。在沪德国人的社交俱乐部。
  8.15.法商自来火行(Compagnie du Gaz de la Concession Francaise Changhai)开始向法租界供应煤气。在今延安东路、永寿路口西南角
  10.科发大药房创业,为上海最早的制药公司,德国资本。上海第四制药厂〔长阳路1568号〕前身。
  *普育堂成立,最早的官民合办的保护儿童慈善团体。
  *公董局营造八仙桥公墓,中国人称之为“外国坟山”。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淮海公园。
  *兰心戏院落成,上海最早的西洋式剧场。为欧美人戏剧俱乐部(Amateur Dramatic Club,简称ADC)的总部。据说是在今香港路、虎丘路口,但准确的位置不详。(→兰心大剧院Lyceum)
  *岸田吟香赴上海,联系黑本的《和英语林集成》的印刷和出版。
  
  1867(同治六年)
  10.16.《上海通信》(Shanghai News Letter for California and Atlantic States,月刊) 创刊。最早的美国人办的报纸。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开始制造舰船,以后发展为江南造船厂。
  *英国的太古洋行(Butterfield & Swire Co.)开设分行,主营船舶运输业。(→1906.建造)
  *美国的万昌轮船公司(即以后的太平洋邮船公司Pacific Mail Steamship Co.)开设旧金山-上海间的横渡太平洋的定期班轮航线。
  6.1.公家公园(Public Garden,别称黄浦公园)建成,最早的正式公园。(→1928.7.1.对华人开放)
  9.5.《教会新报》(The News of Churches,周刊)创刊,由林乐知Y.J.Allen编辑发行的中文报纸。(→1874.《万国公报》,~1907.)
  11.21.上海首次出现自行车。
  *西牢建成,为公共租界的监狱,通称“外人监狱”。现在是上海市城市排水管理处。
  *江南制造局开设翻译馆,在以后的40多年中约翻译发行了170多种图书。
  *耶稣会在徐家汇天主教堂边【27-C5】设置自然历史博物馆,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1883.徐家汇博物馆,1930.震旦博物馆)
  
  1869(同治八年)
  4.会审公廨成立。中国与外国合作审判机构。公共租界的会审公廨朝工部局开设(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所在地〕。
  
  1870(同治九年)
  12.5.《上海新闻》(Le Nouvelliste de Chanbhai)创刊,最早的法文报纸。
  *上海最早的清真寺落成。
  *万昌轮船公司作为横渡太平洋航线的支线开设上海-长崎-横滨间的航线。
  *别发书店(Klley & Waish, Ltd.)开业。最早的外文书店。
  
  1871(同治十年)
  *大北电报公司(Great Northern Telegraph Co.)铺设上海-香港间、上海-长崎-海参崴的海底电缆,开通经由香港至伦敦的电报线路。(→1921.建造)
  
  1872(同治十一年)
  1.日本领事馆开设。(→1911.建造)
  4.30.《申报》(先为隔日刊、后为日报)由英国人美查F.Major创刊。(→1906.转由华人经营,1918.建造~1949.5)
  11.17.《申报》馆创刊《瀛寰琐记》(月刊),中国最早的文艺杂志。(→1875.《四溟琐记》、《寰宇琐记》,~1877.)
  *徐家汇气象台建成。上海最早的气象台、天文台。后气象部门独立。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建议,官督商办的轮船公司。购买原有的金利源码头〔十六铺码头),在外滩设总局。
  *建造上海最早的石库门里弄住宅,兴仁里。(~1980)
  
  1873(同治十二年)
  8.工部局在苏州河上架设木制公园桥(Garden Bridge),拆除向华人征收通行费的威尔斯桥。(→1907.建造)
  
  1874(同治十三年)
  5.4.发生“第一次四明公所事件”。公董局为建设道路企图强制拆除宁波同乡会馆四明公所,遭到数百名宁波人的反对。法国水兵出动开枪,造成很多的死伤者。最后由清朝政府出面赔偿,公董局收回拆迁计划。
  5.19.上海街道上首次出现人力车(东洋车)。法国人梅纳尔Menard从日本(东洋)进口300辆,因涂成黄色也称黄包车。
  *亚洲文会博物馆(别称上海博物馆)开馆。为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华分会,并设图书馆。(→1932.)
  
  1875(光绪元年)
  2.17.日本的三菱汽船在法租界开业,以东京丸轮船航行上海-横滨之间。
  3.上海基督教清心书院创刊《小孩月报》,为面向儿童的杂志。是中国最早的画报。(~1915.)
  7.怡和洋行建造最早的近代化码头,公和祥码头〔高阳路码头〕。
  
  1876(光绪二年)
  2.12.格知书院创立,最早的中外合办的学校。
  2.17.《格知汇编》(季刊)创刊。由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Fryer编辑、发行的中国最早的科学杂志。(~1892.)
  3.13.申报馆创刊《民报》,为最早的白话文报纸。
  7.3.上海-吴淞间最初的铁路开通。由怡和洋行经营,每日6趟车来回。因引起附近居民的反对运动,翌年10月被清朝政府收买后拆除。
  7.21.虹口圣心堂落成。罗马天主教会的教堂。
  
  1877(光绪三年)
  2.上海轮船招商局收购旗昌公司的船舶和码头。
  6.6.申报馆创刊《瀛寰画报》,中国最早的石印画报。(~1880.)
  
  1878(光绪四年)
  3.9.海关开设邮政办事处,开始邮政业务。中国邮政机关发行最早的邮票“大龙邮票”。
  12.正蒙书院(以后改名梅溪书院)创立,中国最早实施西洋式教育的小学校。(→1902.梅溪学堂)
  *岸田吟香开设乐善堂分店。总店于前年在东京开业。
  
  1879(光绪五年)
  9.1.圣约翰书院(St. Jhon’s College)建校,由美国圣公会创立的西洋式大学。(→1905.圣约翰大学St.Jone’s University)
  *上海公众乐队(Shanghai Municipal Public Band)成立。(→1922.上海工部局乐队)现在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
  *开设乡村俱乐部(Country Club,别称斜桥俱乐部),英国人社交娱乐的庭园俱乐部。
  
  1880(光绪六年)
  *中华印务总局出版郑观应的《易言》三十六编,以洋务派的改良主义立场提倡引进西洋的技术和制度。
  *圣路加医院开院,现在的同仁医院前身。
  
  1881(光绪七年)
  3.5.静安寺新的大殿落成。
  *上海-天津间的电报线路开通。
  
  1882(光绪八年)
  2.21.大北电话公司设立中国最早的电话交换台。(→1907.建造)
  5.18.《沪报》创刊。《字林西报》的中文版。1882年改称《字林沪报》。(~1908.)
  7.19.英商上海电光公司开始发电,大马路、黄浦公园等亮起电灯。
  3.中西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建校,由林乐知Y.J.Allen创立。(→1901.苏州东吴大学、→1927.东吴大学法学院)
  *同文石印书局(后称同文书局)创业。中国人经营的最早的石印出版社。影印出版了《古今图书集成》、《廿四史》等等。(~1898.)
  *开始建造白云观,以后扩建为上海最大的道观。
  
  1883(光绪九年)
  2.因外国银行拒绝贷款而发生金融恐慌,很多钱庄倒闭。
  5.英国资本的自来水公司,完成了水塔等自来水设施,开始向公共租界和虹口地区供水。
  
  1884(光绪十年)
  5.8.《点石斋画报》(旬刊)创刊,中国最早的时事画报。由《申报》馆的美查F.Major经营、画家吴友如编辑,南京路泥城桥头的点石斋石印局印刷.(1896.)
  8.26.清朝政府宣布向法国宣战(中法战争),法租界由俄罗斯领事代为管理。
  9.1.工部局在外滩设置气象信号台。(→1907.建造)
  
  1885(光绪十一年)
  2.重建天后宫,为祈祷航海安全的神庙。原设于新闸河,因小刀会战事被烧毁。
  *日本的三井洋行开设分行。(→1903.建造)
  *日本邮船会社开设分社。
  *上海首次出现网球。
  
  1886(光绪十二年)
  6.6.公董局创设的法华书塾(后为中法学堂)建校。现光明中学的前身。
  10.1.《德文新报》(Der Ostasiatische Lloyd)创刊,最早的德文报纸。
  
  1887(光绪十三年)
  *慕尔堂(Moore Memorial Church,后为沐恩堂)建成。
  *同文书会(后改为广学会)创立。基督教新教在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1932.建造“广学大楼”)
  *《申报》馆图书集成局完成全部铅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1628册。
  
  1888(光绪十四年)
  4.为反对工部局对小车(独轮车)增税,2000余名车夫包围会审公廨。7月1日工部局撤回增税决定。
  
  1889(光绪十五年)
  12.28.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始生产。1878年创建的官督商办机械化棉纺织厂。(→申新第九棉纺织厂〔上海第二十二棉纺织厂〕)
  *圣约翰书院举行上海最早的运动会。
  
  1890(光绪十六年)
  1.1.德华银行(Deutsch Asiatische Bank)开业,系由德国的13个银行合资成立。(→1916.建造)
  6.5.《上海新报》(周刊)创刊,最早的日文报纸,由松野平三郎主办的修文书馆发行。不到1年即停刊。(→1903.《上海日报》)
  8.江南制造局约2000名工人为反对延长劳动时间举行了上海历史上首次罢工。
  12.28.华人公园(Chinses Garden)开放,为最早的普通华人可进入的公园。
  *汉璧礼西童学校在虹口开办〔复兴中学〕。创立人为英国人汉璧礼T.Hanbury。(→〔市西中学〕)
  
  1891(光绪十七年)
  6.3.旗昌洋行倒闭。公司大楼在黄浦滩路(中山东路)1号。
  *汉璧礼蒙学校建校。现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的前身。
  
  1892(光绪十八年)
  2.28.《海上奇书》(半月刊)创刊。最早的有插图的文学杂志。连载的主编兼作家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获得好评。
  3.26.中西女塾建校。首任校长为女传教士海淑德L.Haygood。三马路〔汉口路〕21号。(→中西女子学校)
  *汉璧礼西童女校建校。(→〔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
  *上海最早的游泳池建成,在跑马厅建筑内为会员专用游泳池。
  
  1893(光绪十九年)
  1.27.宋庆龄出生于上海郊外的川沙县。(→宋氏故居、→1918.宋公馆)
  2.17.《新闻报》(日刊)创刊。中外合办的报纸,与《申报》、《字林沪报》同为有影响的报纸。(~1960.)
  5.15.横滨正金银行开设分行,为日本贸易融资专门银行。(→1924.建造)
  
  1894(光绪廿年)
  3.28.朝鲜开化党领导人金玉均在东河洋行被朝鲜人洪钟宇暗杀。洪钟宇于翌日被捕,4月12日与金玉均遗体一同被送往仁川。
  7.15.大阪商船在上海开设分社。
  8.1.清朝政府向日本宣战(中日甲午战争)。上海领事团宣布中立。
  *裕源纱厂创业。民族资本的纺织工厂。
  
  1895(光绪廿一年)
  2.为反对工部局的屠宰场,中外屠宰业者罢市达数月。
  7.为反对工部局有关粪桶的新规定,淘粪业者手持扁担举行抗议示威游行并罢工,几日后即被镇压。
  12.南市马路工程局成立,最早的中国城区的市政机构。
  
  1896(绪廿二年 )
  1.12.上海强学会成立,系由康有为领导的维新派政治团体,设于王家沙1号。2月2日即被清朝政府取缔。
  2.13.华俄道胜银行(Russo Chinses Bank)开设上海分行。中国和俄罗斯合办的银行。(→1901.建造、~1926.)
  3.大清邮政总局在上海海关后院开始执行业务。
  8.9.《时务报》(旬刊)创刊。维新派的报纸,主笔为梁启超。(~1898.)
  8.11.在徐园内的又一村,首次在中国放映电影。徐园为富商徐鸿逵于1876年在唐家弄建造的园林,提供市民为娱乐场所。
  *育材书塾创立,最早的由中国人设立的私立中学。现在的南洋中学前身。
  
  1897(光绪廿三年)
  2.11.商务印书馆创立。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出版社。由夏粹芳、鲍咸昌等共同出资,印刷所开业于江西路德昌里。后在河南路建房。(→1907.)
  4.1.为反对工部局小车(独轮运输车)增税,车夫进行激烈的抗议运动,与巡捕冲突中有车夫丧生。工部局被迫将增税计划延迟3个月实施。
  4.8.南洋公学建校,上海最早的官立近代大学,现在的交通大学前身。创立者盛宣怀为洋务派官僚企业家,其寓址为辛家花园。
  5.27.中国通商银行开业。盛宣怀创立的中国最早的民办银行。(→1897.建造)
  6.24.《游戏报》(月刊)创刊,清末代表性的休闲杂志。主笔李伯元,以花柳界的消息及花魁赛事等等受到欢迎。
  6.30.上海不缠足会成立,由梁启超等组织,主张废止妇女缠足。
  7.14.公董局发电厂开始供电,电灯取代煤气灯。
  11.1.大清邮政官局接收工部局书信局,统一上海邮政业务。
  11.24.《字林沪报》发行副刊《消闲报》,为清末具有代表性的休闲报纸。
  *公董局新设“义勇军”。
  *沈大成点心店开业。
  *美国人里卡顿J.Ricaton在天华茶园放映电影。天华茶园后停业,改为京华酒家。
  
  1898(光绪廿四年)
  (6.11.北京光绪帝发布变法维新诏书〈戊戌变法〉。)
  7.16.发生“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反对拆迁公所的宁波籍居民在游行示威时遭到法国水兵的枪击,打死17人。由清朝政府妥协,保留四明公所的土地,也承认道路扩建。
  7.24.《女学报》(旬刊)创刊。系维新派组织的女学会机关杂志,康同薇(康有为之女)、李蕙仙(梁启超之妻)等为编辑。中国最早的女性杂志。
  7.罗振玉创立东文学社,为上海最早的日语学校。聘请藤田丰八、田冈岭云等为教师,学生有王国维等。校舍在新马路梅福里〔黄河路125弄〕。
  8.5.上海-吴淞间铁路开通(淞沪铁路)。9月1日举行通车典礼。
  (9.21.北京西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幽禁光绪帝。)
  9.24.因“戊戌政变”逃离北京的康有为到达上海,经英国领事馆的帮助逃往香港。
  *公共租界市政厅落成。
  *麦伦书院建校〔继光中学〕。
  *阜丰面粉公司成立,最早的民族资本机械化面粉厂。翌年2月开始生产。
  
  1899(光绪廿五年)
  5.8.制定第4次土地章程,正式改称国际公共租界。
  *印度支那银行(东方汇理银行Banque de l’Indo-China)开设分行。(→1914.建造)
  *中国最早的石印连环画《三国志》(朱芝轩作)由文益书局出版。
  

apple4 发表于 2008-3-2 13:00:50

1900(光绪廿六年)
  1.27.法租界第二次扩张,面积扩大2倍以上。
  1.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成立。YMCA中国上海支部,开设于北苏州17号。(→1905.→1931.)
  4.闸北工程总局成立。最早的民间市政机构,以后改官营,改称闸北工巡总局。
  7.26.变法派80余人在张园集会,成立中国国会。容闳为会长,严复为副会长,唐才常为总干事。会上章太炎剪断发辫与中国国会决裂。
  9.14.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与镇压义和团的八国联军议和,离开上海赴北京。李鸿章在上海的住处为丁香花园。
  9.19.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A.G.Waldersee到达上海。翌日在跑马厅检阅了各国军队和万国商团。
  *美孚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开设分公司。1894年已以叶澄衷经营的顺记五金号为代理行,至此在广东路建造自用的大厦〔黄浦区中心医院〕。
  *万国商团设立海关队,日本人首次加入。
  *东亚同文会(创立于1899年)由南京迁到上海,改称东亚同文书院,为日本人创设的学校。(→1917.→1937.东亚同文书院大学)
  *朵云轩创业,专营书画、文房四宝的名店。
  
  1901(光绪廿七年)
  3.15.为反对俄罗斯要求在东北的特权,各界人士于张园集会。
  3.5.《译林》(月刊)创刊,林琴南、林长民为主编,商务印书馆发行。
  4.7.《世界繁华报》(日刊)创刊。李伯元主编的休闲报纸。(~1910.)
  4.17.澄衷学堂建校。创立者为富商叶澄衷,首任校长为蔡元培。
  5.《教育世界》(旬刊,后改半月刊)创刊。罗振玉、王国维编辑,为最早的教育杂志。(~1908.)
  11.9.在寿圣庵举行病没于北京的李鸿章的葬礼。寿升庵为1861年建造的佛教寺院。
  *哈同洋行开业,为英籍犹太人哈同S.A.Hardoon开设的以房地产经营为中心的公司。位于今华东电力大楼所在地。
  *上海首次出现汽车。匈牙利人李恩斯Leinz从香港购入2辆,与马车同样纳税。
  
  1902(光绪廿八年)
  1.1.美国的花旗银行(International Banking Co.)开设分行。在四川路开业。
  1.11.商董家渡水厂(French Water Wark)建成。法租界的自来水公司。
  2.22.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总部置于南京路五昌里。(→1912.上海总商会)
  3.1.上海足球联合会(简称上海足球会)成立,最早的足球组织。
  4.27.中国教育会成立。蔡元培、章炳麟、蒋智由等为发起人组织的教育团体。蔡元培为会长,总部设于泥城桥福源里〔今新世界城所在地〕。
  9.6.内地自来水厂建成。中国人建设的最早的自来水厂。
  9.29.英美烟公司(British-Amerecan Tobaco Co.后改名颐中烟草)开设上海分公司,为外国人经营的最大的香烟公司。在浦东设工厂。(→1925.建造)
  11.21.爱国学社成立,为收容反对南洋公学保守校方而退学的200余名学生而由中国教育会组织的学校。蔡元培为总理,吴稚晖为学监。
  11.23.蔡元培创立爱国女学校。借白克路〔凤阳路〕登贤里居民房屋开学。(→爱国女子中学)
  *同济医院(后改名宝隆医院)开院。德国人宝隆E.H.Paulun开办的医院。
  *求新机器轮船制造厂创立。民营的大型造船厂。现在的求新造船厂的前身。
  *日本上海纺绩株式会社收购原为中国的兴泰纱厂,开始在上海设立纺织厂。
  
  1903(光绪廿九年)
  1.林纾翻译《伊索寓言》,商务印书馆出版。
  3.1.震旦学院创立,创立人为马相伯,借用徐家汇天文台的房屋开学。(→1908.→1919.震旦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4.30.为抗议俄军入侵东三省,在张园召开“拒俄大会”,爱国学社96名师生组织“拒俄义勇军”。
  5.27.《绣像小说》(半月刊)由商务印书馆创刊,连载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等,为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之一。(~1906.)
  6.29.因《苏报》登载邹容、章炳麟鼓吹革命的文章,封闭《苏报》馆,逮捕邹容、章炳麟。《苏报》馆位于汉口路20号〔今劳动报社所在地〕。邹容1905年死于狱中,章炳麟1906年出狱。
  11.1.徐家汇天主教堂举行庆祝天主教来华三百年庆祝会。修复徐光启墓,并在墓前树立十字架。
  12.24.《上海周报》由竹川藤太郎创刊,日文报纸。
  12.26.《上海新报》(日刊)由杉尾胜三复刊。翌年改称《上海日报》。
  *西班牙人雷玛斯A.Ramos于青莲阁〔外文书店所在地〕开始电影业。
  
  1904(光绪卅年)
  2.10.日本向俄罗斯宣战(日俄战争)。上海道台宣布战争期间上海为中立区。
  3.11.《东方杂志》(月刊,后为半月刊)创刊。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刊物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综合性杂志。(~1948.)
  3.19.万国红十字会成立,为中国最早的红十字组织。(→1907.红十字医院)
  3.22.《以色列信使报》(Israel’s Wessenger)创刊。上海犹太人协会(上海犹太人社团Shanghai Jewish Community)的机关杂志。发行所北京路16号。(~1918.)
  4.23.中华大学联合运动会成立。中国最早的大学体育运动组织,上海南洋工学院、东吴大学、中西书院、圣约翰书院等参加。
  6.12.《时报》(日刊)创刊,维新派的报纸,当初在威海路发行。(~1939.)
  9.西洋戏剧首次登上中国舞台,京剧演员、剧作家汪笑侬将《波兰衰亡史》改编为《瓜种兰因》,在春仙茶园〔南汇大厦所在地〕上演。
  11.光复会成立,为浙江人组成的革命团体。会长蔡元培,副会长陶成章。联络地点在新闸联合仁和里。
  12.14.《新小说》(月刊,1902年创刊)从日本横滨迁至上海,由福州路广智书局发行。梁启超为主编。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之一。(~1906.)
  *法国总会成立。在沪法国人的娱乐社交俱乐部。(→1926.)
  *南洋公学试演中国最初的话剧。
  *上海首次出现乒乓球。
  
  1905(光绪卅一年)
  5.为抗议美国限制华人移民法发起抵制美货运动。
  6.6.上海知县汪懋琨发布禁止缠足告示。
  8.20.中国革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蔡元培为上海分会会长。
  9.13.复旦公学建校。由马相伯率领离开震旦的学生在吴淞创立。(→1917.复旦大学)
  9.16.上海-横滨间的海底电缆开通。
  10.16.上海城厢内外总工部局成立。上海绅商组织的自治机构,改组南市马路工程局。
  10.31.户部银行在上海开设分行。(→1908.大清银行,→辛亥革命后中国银行分行,→1928.中国银行总行,→1937.建造)
  11.12.上海-美国间海底电缆开通。
  12.发生“会审公廨事件”。为抗议担任会审公廨陪审官的英国副领事德为门B.Twyman的滥用职权,华人至老闸捕房及工部局示威,巡捕开枪,打死11人、伤30余人。
  12.张謇创立大达轮船公司,上海最早的民营轮船公司。同时建造大达码头。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上海设立工厂,生产三喜牌香烟。(→1915.)
  *虹口公园〔鲁迅公园〕在北四川路底建成。
   .楼主. 2008-02-17 21:24:00 [回复] [转贴]
  
  1906(光绪卅二年)
  2.13.《音乐小杂志》由李叔同创刊,中国最早的音乐杂志。
  2.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由广智书局出版,为谴责小说代表作。
  5.4.提篮桥西牢〔上海市监狱〕发生囚徒暴动。
  9.《月月小说》由群学社创刊,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之一。(~1909.)
  12.16.预备立宪公会成立。在愚园召开大会,为最大的立宪团体。郑孝胥为会长。
  12.开明演剧会成立。由汪优游、朱双云等组织,上演“改良政治”、“改良社会”、“改良教育”的新剧。
  *汇中饭店(Palace Hotel)落成〔和平饭店南楼〕。
  
  1907(光绪卅三年)
  1.14.《中国女报》(月刊)创刊。主编秋瑾。于北四川路厚德里秋瑾寓所编辑、发行。2期即停刊。同年7月秋瑾在绍兴被捕处死。
  3.上海电话局开始营业,为中国官办电话局。在南市设交换所。
  2.《小说林》(月刊)由小说林宏文馆创刊,连载曾朴的《孽海花》等,为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之一。(~1908.10.)小说林宏文馆在派克路〔黄河路〕福海里。
  4.1.日清汽船开设上海分社。(→1925.建造)
  4.2.《神州日报》创刊。宣传革命派主张。(~1946.)神州日报社在望平街〔山东中路〕161号。
  5.25.公共游泳池建成。供普通外国人使用的游泳池。(→1828.允许华人入场)
  6.22.上海城内的鸦片馆按照官府命令一起停业。
  7.24.日本驻沪义勇队成立。
  7.亚细亚火油公司(Asiatic Petoroleum Co.)创立,为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的中国分公司。(→1916.建造)
  10.1.同济德文医学堂创立。作为宝隆医院(同济医院)附属医学学校。(→同济医工学院,→今同济大学)
  10.王钟声组织的上海最早的新剧剧团春阳社在兰心戏院上演《黑奴吁天录》。
  *广慈医院(St. Marie Hospital)开院,今瑞金医院前身。
  
  1908(光绪卅四年)
  1.交通银行在上海开设分行。为清朝的官办银行,经营交通部所辖业务。(→1940.建造)
  3.5.公共租界的公共电车开始营业,从外滩至静安寺约6公里,由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经营。(→1917.建造)
  4.各国领事决定分阶段封闭公共租界内的鸦片馆。第一次为四分之一、约359家。(~7.)
  5.法租界的公共电车开始营业,最初开通从新开河至善钟路〔常熟路〕的5.6公里,7月延长至徐家汇。由法商电车电灯公司经营。
  6.21.德律风公司建成新大楼。为最初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同月24日开始电话通话业务。
  7.上海-南京间的铁路(沪宁线)开通。
  7.新舞台落成。京剧演员潘月樵、夏月润等参加意见,建造于小东门十六铺的新式剧场。(→1913.)
  9.11.四明银行开业,由虞洽卿、朱葆三等宁波籍资本家创立。早期在宁波路8号,以后改称四明商业储蓄银行。(→1921.)
  9.18.开始有出租汽车营业。由美国人开业于四川路97号。
  *虹口影剧院落成。西班牙人雷玛斯A.Ramos建造的上海最早的电影院,后改称虹口大戏院。
  *东本愿寺建立。
  
  1909(宣统元年)
  2.1.第二届国际禁止鸦片会议在汇中饭店。
  6.顾家宅公园(通称法国公园)落成。8月开园。
  8.13.上海-杭州间的铁路开通(沪杭线)。
  10.17.南社成立。革命派的文学团体。主要作家有柳亚子、陈去病、高旭、苏曼殊等。以后在愚园、徐园等召开全会,出版诗文集《南社丛刊》。
  10.14.《小说时报》(月刊)由有正书局创刊。鸳鸯蝴蝶派的文艺杂志。包天笑、陈冷血主编。(~1922.)有正书局位于望平街〔山东中路〕。
  11.上海商品展览会在张园举办。会上霍元甲设演武台,准备与美国人莱斯拉比武,后者避而不来。霍元甲名声大振。
  12.31.法租界鸦片馆全部封闭。
  12.小叫天谭鑫培在新舞台演出。新舞台老板之一夏月润为谭鑫培之婿,因而成行。
  *霍元甲创立精武体育学校(后为精武体育会),借用闸北万国商团的房子开学。(→1923.精武中央大会堂)
  *美国人布拉斯基B.Brodsky创立亚细亚影戏公司,中国最早的电影公司。公司设于香港路5号的洋楼。
  *哈同花园建成。地皮大王哈同的花园住宅,为上海上流阶层的社交场所。
  
  1910(宣统二年)
  8.16.胡适出发赴美留学。胡适出生于安徽绩溪,1904年来上海,先后学习于梅溪学堂、澄衷学堂。
  8.29.《小说月报》由商务印书馆创刊,早期为鸳鸯蝴蝶派文艺杂志。(~1932.)
  10.11.《民立报》(日刊)由于右任创刊,革命派的报纸,宋教仁、马君武等执笔。望平街〔山东中路〕166号。
  12.19.大舞台落成。正式名称为文明大舞台。(→1927.荣记大舞台)
  *维多利亚大戏院落成〔虹口大楼〕。西班牙人雷玛斯A.Ramos建造的大型电影院。
  *小南门的火警钟楼建成。其钟声在1911年11月3日为革命军进攻南市、1927年3月21日为南市工人发动总罢工的信号。
  
  1911(宣统三年)
  1.5.黄浦江官营渡船开航,来回摆渡于南京路外滩铜人码头与浦东东沟之间。
  1.15.张园举行断发会,1000余人剪去辫子。
  2.25.飞机首次飞临上海上空。法国人环龙Vallon在江湾万国体育场(江湾跑马厅)公开飞行表演。环龙于当年5月坠机身亡。后即以法租界内的一条马路命名为环龙路〔南昌路〕以资纪念。
  2.万竹小学建校。以后蒋经国、蒋纬国、科学家周培源等曾在此上学。
  4.8.全国商会联合会在新舞台举行大会。
  4.10.台湾银行开设上海分行。系日本官民合办的银行。(→1927.建造)
  7.31.中国革命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成立,设于北浙江路杨谱笙的家。
  8.9.江亢虎组织社会主义研究会。
  8.18.闸北华界开始使用电灯和自来水。
  8.24.《大陆报》(China Press,日刊)创刊。最初是美国人办的日报,密勒T.F.Millard为主编。
  (10.10.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0.16.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开设内外棉第三工厂〔上海第十一棉纺厂〕。以后内外棉在上海陆续开厂。
  11.3.革命军武装起义,控制闸北后攻入城内,占领上海县署和巡道署。翌日早上攻占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完全控制上海华界。
  11.6.设置沪军都督府,陈其美就任沪军都督。设海防厅。
  11.12.工部局宣布管理会审公廨,中国丧失租界内的司法权。
  12.25.孙中山到达上海,在其住处召集同盟会干部决定临时政府方案。其当时住处现存淮海中路小学内。
  *精益眼镜店开业。孙中山1917年在该店的广州分店买得眼镜非常满意,1924年到上海再度购买。
  
  1912(民国元年)
  (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1.中华书局创业。早期主要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以后发展为综合出版社。
  1.14.陶成章在广慈医院内遭暗杀。陶成章为光复会领袖,据说是陈其美指使蒋介石为之。
  (2.12.北京清宣统帝退位,清朝灭亡。)
  2.15.北一辉与谭延闿签订30万日元的“今野银行借款”契约。作为中国同盟会会员的北一辉于前年11月到上海,假寓于松崎洋行。
  2.开始拆除上海县城城墙的工程。1914年冬工程结束,原址北部筑为民国路〔人民路〕,南部筑为中华路。
  (3.10.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6.14.黄兴辞去袁世凯任命的南京留守府长官之职来上海。
  10.7.康有为组织孔教会。当时康有为住在辛家花园。(康有为故居→1921.游存庐〔愚园路愚园新村〕)
  11.23.上海图画美术学院由刘海粟、乌始光创立于乍浦路。上海最早的西洋画专科学校。(→1921.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22.菜市路新校舍〔顺昌路560号〕)
  *黄楚九创立中华制药公司〔中华制药厂〕。
  *福新面粉厂创业。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王禹卿合办,在光复路设第一工厂。翌年在莫干山路设第二工厂。以后发展为中国最大的机械化面粉厂。
  *方液仙创立上海科学工业社。今上海牙膏厂前身。
  *创立斯堪的那维亚啤酒厂,系由挪威人开设的上海最早的啤酒厂。今上海啤酒厂的前身。
  
  1913(民国二年)
  2.荣昌祥呢绒西装号应孙中山的定作制作中山装。基于日本陆军士官的军服式样而变化。荣昌祥呢绒西装号位于今南京路西藏路口。
  3.20.宋教仁在上海北站遭枪击(22日去世)。宋教仁为同盟会领袖之一,为新政府内阁总理有力的候补者。
  4.13.宋教仁的追悼会在张园举行,参加者约3万人。
  5.29.中华民国工党武装起义失败。领袖徐企文率武装部队进攻江南制造总局,遭反击被击退。
  6.15.章炳麟结婚,新娘为小学校长汤国梨。结婚仪式在哈同花园举行,喜宴则摆在一品香旅社。
  7.第二次革命爆发。7月18日,陈其美宣布上海独立,组织讨袁军。控制南市、龙华一带后进攻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失败。陈其美逃入租界,9月亡命日本。
  8.11.南市开通公共电车,从小东门至高昌庙,由华商电车公司经营。
  9.29.最早的国产影片《难夫难妻》(亚细亚影戏公司、新民公司出品,导演:张石川、郑正秋)在新新舞台上映。新新舞台是1912年开业的京剧剧场〔今华侨商店所在地〕。
  11.16.梅兰芳首次在上海公演。演出地点为丹桂第一舞台,得到好评。丹桂第一舞台是1911年开业的京剧剧场。
  *中法实业银行(Banque Industrielle de China)开设分行。法国与中国合办的银行。
  *汪孟邹创立亚东图书馆。“文学革命”后出版了许多新文学书籍。开业于四马路,后迁至五马路。(~1953.)
  *孟渊旅社落成。中西折衷式的豪华旅馆。
  
  1914(民国三年)
  1.1.《中华小说界》(月刊)由中华书局创立。鸳鸯蝴蝶派的文艺杂志。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周瘦鹃、徐枕亚等。(~1916.)
  4.刘师培组织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会。中国最早的无政府主义团体。
  5.15.华东各大学体育联合会成立。由圣约翰大学、南洋公学、沪江大学、苏州东吴大学、南京金陵大学、杭州之江大学组织。
  6.6.《礼拜六》(周刊)由中华图书馆创刊。主编王钝根。鸳鸯蝴蝶派的文艺杂志。(~1923.)中华图书馆位于棋盘街扫叶山房西面。
  8.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政府宣布中立。
  9.8.夏林匹克大戏院Olimpic落成。西班牙人雷玛斯A.Ramos建造。
  9.法租界公董局首次有2名华人参事。
  10.1.宫地贯道创刊《上海日日新闻》(日文报纸)。
  11.15.上海首次有无轨电车通行。由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开通,从郑家木桥至老闸桥。
  11.开始填埋洋泾浜和泥城浜。1916年竣工,为今延安东路与西藏中路。
  12.10.《女子世界》由中华图书馆创刊。主编陈蝶仙(天虚我生)。面向女性的鸳鸯蝴蝶文艺杂志。
  *工部局营建极司斐尔公园(通称兆丰公园)〔中山公园〕。
  
  1915(民国四年)
  3.18.反对日本“二十一条要求”国民大会在张园召开,约3万人参加。
  3.上海码头工人拒绝为日本邮船,反日运动高涨(~5月)。
  (5.9.袁世凯在北京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要求”。)
  5.15.第2届远东运动会在虹口运动娱乐场〔虹口体育场〕举办。中国、日本、菲律宾参加。
  6.2.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创立。(→1931.建造)
  8.《小说大观》(季刊)创刊。包天笑主编,由文明书局、中华书局共同发行。鸳鸯蝴蝶派的文艺杂志。(~1921.)文明书局为商务印书馆的南邻。
  9.15.《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由群益书局创刊。编辑部设于主编陈独秀家。为引起“文学革命”的杂志。1916年底迁往北京。(→1920.9.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杂志。~1926.7.)
  10.29.陈其美从日本秘密回国,在霞飞路渔阳里5号设中华革命党的组织总机关部。
  11.10.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派人在外白渡桥北桥头暗杀中华革命党的王晓峰、和王明山。
  12.5.陈其美率中华革命党发动武装起义失败。
  (12.12.袁世凯在北京宣布即皇帝位。同月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申新纺织公司开设第一工厂〔上海第二十一棉纺厂〕。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立。以后在上海开设7个棉纺织厂,成为最大的民族资本纺织公司。荣宗敬的宅邸今为上海各民主党派上海市委员会。
  *商务印书馆出版大型辞书《辞源》。
  *黄楚九开办新世界游乐场。大型综合性游乐场。1918年对面的北楼开业。
  
  1916(民国五年)
  1.22.《民国日报》创刊,主编为邵力子和叶楚伧。中国国民党的重要刊物。1919年创刊的副刊《觉悟》也是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之一。(~1947.)
  2.华生电器厂创业。最早的民族资本电器制造公司。在中国最早开始制造电风扇。工厂在虹口几度迁移。今华生电器公司前身。
  3.21.王国维在大通路吴兴里〔大田路225弄〕建造住宅。(~1923.)
  5.孙中山从日本回国,在上海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5.18.陈其美被暗杀。萨坡赛路〔淡水路〕14号自家门前遭狙击当场死亡。
  (6.7.袁世凯在北京去世,黎元洪就任大总统。)
  10.31.黄兴在福开森路〔武康路〕家中去世。黄兴为同盟会领袖之一。
  11.28.黄兴与蔡锷的追悼大会在斜桥的湖南会馆举行。蔡锷与黄兴都是出生湖南的革命家,同年11月8日在日本福冈客死。
  *日本住友银行开设分行。(→1936.建造)
  *苏曼殊寄寓法租界环龙路44号。(→192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上海执行部)
  
  1917(民国六年)
  1.《新青年》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为“文学革命”的号角。《新青年》编辑部因陈独秀就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而随之迁往北京,但印刷、发行等在上海。
  1.世界书局创业,在福州路基昌旅馆的一间客房开业。(→1921.福州路怀远里,→1932.印刷所在大连路)
  3.30.南市斜桥建成公共体育场〔沪南体育场〕,为有田径场、足球场、网球场、室内体育馆的综合性体育设施。
  4.4.法国在上海募集的第一批劳工100人乘船出发。
  5.27.英国在上海募集的第一批劳工200人乘船出发。
  6.9.《密勒氏评论报》(Millard’s Review of the Far East,周刊)创刊。美国人密勒T.F.Millard为主编。后改称《中国每周评论》(The China Weekly Revew)。(~1953.)
  (7.1.张勋在北京试图使宣统皇帝复辟,10天即失败。)
  7.3.孙中山在环龙路住宅与章炳麟、唐绍仪等协议,决定南下广州策动护法运动。
  7.4.美国总会创立。在沪美国人的娱乐及社交俱乐部。(→ 1924.建造)
  7.14.大世界游乐场开业。黄楚九离开新世界后开办的综合游乐场。
  8.14.中国向德国宣战,关闭德华银行〔总工会〕。
  10.20.先施公司开业。南京路四大公司之一。附设的东亚旅馆也同时开业。现在设上海时装公司、东亚饭店、黄浦区文化馆等。
  11.7.俄罗斯革命。11月10日《民国日报》首次报道。
  11.20.日本的三菱银行开设分行。(→1934.建造)
  12.12.日本的三井银行开设分行。(→1934.建造)
  *薤露园万国公墓建成。(→1934.万国公墓,→1980.宋庆龄陵园)
  *鸿翔时装公司开业,女性西服的专业店。因为英国伊莉莎白女王定作锦绣礼服而闻名。
  *内山完造在北四川路魏盛里开设内山书店。(→1929.)
  *商务印书馆开始制作记录电影。1920年正式设立活动影戏部,摄影厂开设于宝山路商务印书馆印刷所四楼照相制版部内。
  
  1918(民国七年)
  2.15.浙江兴业银行将总行迁至上海。系浙江铁路公司创立的银行。(→1933.建造)
  3.20.吴稚晖创刊《劳动》(月刊),为无政府主义杂志。仅5期即停刊。当时吴稚晖住所在环龙路。
  3.21.《黑幕小说大观》由中华图书集成公司出版,共收集“黑幕小说”724篇。
  4.10.日本的朝鲜银行开设分行。开业于南京路7号,后迁至四川路。
  5.2.苏曼殊在广慈医院病死。翌年,自传体小说《断鸿零雁记》出版。
  5.中华职业学校建校,中国最早的私立职业学校。今上海商业会计学校的前身。
  6.26.孙中山回到上海,在莫利哀路〔香山路〕29号建住宅〔中山故居〕。
  7.1.日本的日华纺绩收买美商鸿源纱厂,为日华纺织第一工厂〔浦东陆家嘴〕。以后日华纺织在上海开设了6 个工厂。
  7.16.以日本水兵暴力事件为由,日本居留民到虹口巡捕房抗议,与华人巡捕冲突,日人死2人,华人巡捕4人负伤(~19日)。事件后,日本居留民团要求日本总领事配备日人巡捕。
  8.9.金城银行(总行在天津)在上海开设分行。(→1926.建造)
  9.5.永安公司开业〔华联商厦〕。南京路四大公司之一。(→1932.新楼)
  9.《上海泼克(Shanghai Puck)》由沈伯尘创刊。中国最早的中英对照漫画杂志。第4号即停刊。编辑、发行在爱多亚路113号的沈伯尘、沈能毅兄弟公司.
  11.1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同月21日在跑马场召开有各国居留民及上海华人参加的庆祝欧洲战争终结的大会。
  11.30.上海交易所(日资)成立。由日本纺织公司联合设立的上海最早的证券交易所。
  *梅兰芳移居上海,在马斯南路建住宅。
  
  1919(民国八年)
  3.17.第一批去法国勤工俭学留学生89人乘船出发。其中有后来的大画家徐悲鸿。毛 泽 东为送别湖南籍学生首次来上海。
  4.11.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法租界成立。“三一独立运动”后流亡上海的29人在金神父路22号的活动家住宅宣布成立临时议会和临时政府。
  4.30.美国哲学家杜威来访。
  5.7.在公共体育场〔沪南体育场〕举行了支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大会,约有2万人参加。以后开展了商店抵制日货的运动(罢市)、学生停课从事反日宣传运动(罢课)。
  6.5.上海工人为抗议北洋政府镇压学生举行罢工。最初由日本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工厂的工人发动,以后波及全市各工厂。“罢市”、“罢课”、“罢工”的“三霸”斗争在6月10日达到高潮。
  6.16.全国21个地区的学生代表50多人集会上海,成立全国学生联合会。
  7.1.得知中国政府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愤怒的11万市民在公共体育场〔沪南体育场〕举行抗议大会。
  9.《新青年》(第6卷第5号)出“马克思主义专号”。
  10.10.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浴德池开张【2-B3】。高级浴池。
  
  1920(民国九年)
  1.公共租界的华人商店组织上海各路商界联合会因要求参政权而拒绝纳税。
  3.胡适的诗集《尝试集》由亚东书局出版,为中国最早的白话文诗集。
  4.维金斯基来上海会见陈独秀。并在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挂上“中俄通讯社”招牌,以记者身份开始共产国际的活动。
  5.5.毛 泽 东第二次来上海,在哈同路民厚里29号住了约2个月。
  5.梅兰芳首次出演电影,在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拍摄《春香闹学》、《天女散花》。
  6.9.上海最早的游泳比赛在基督教青年会游泳池〔四川路体育馆儿童游泳池〕举行。
  7.1.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中国人经营的证券交易所。理事长为虞洽卿。
  8.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设在陈独秀家。从北京迁回的《新青年》编辑部也设于此。
  8.22.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霞飞路渔阳里6号成立。
  8.《共产党宣言》中文本由新青年出版社出版。陈望道从日文转译。
  10.拉萨尔来访。
  10.14.公共租界纳税华人会成立。
  11.21.上海机器工会成立。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指导下组织的第一个工会。
  *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成立。(→1922.)
  *日本的钟渊纺绩在杨树浦开设公大一厂。以后又相继开设公大二厂、公大三厂〔上海绢织厂〕、公大四厂〔上海第一毛纺厂〕。
  *日本的同兴纺绩在戈登路开设同兴纱厂〔101厂〕】。
  
  1921(民国十年)
  1.茅盾任《小说月报》编辑部主任,发表“改革宣言”。
  3.民众戏剧社成立,创刊《戏剧》(月刊)。由郑振铎、茅盾、陈大悲、欧阳予倩等组织的戏剧研究团体。同年冬,发展为上海戏剧协社。
  3.30.芥川龙之介作为大阪朝日新闻的特派员来上海,至5月17日游历市内各处,其见闻《上海游记》收于1925年出版的《支那游记》。
  4.10.修复龙华塔。
  5.10.文学研究会上海分会成立,创刊《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刊)、再改为《文学周报》。(~1929.)
  5.15.宁波旅沪同乡会的新会馆落成。
  7.1.最早的电影长片《阎瑞生》(中国影剧研究社出品,导演任彭年)在夏林匹克大戏院公映。
  7.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0日)。会场在望志路106号李汉俊家。
  8.11.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人运动的领导机关。
  12.13.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创刊《妇女声》(半月刊),共产党面向女性的杂志。
  *日本的东洋纺绩在杨树浦开设第一、第二、第三工厂。
  *日本的丰田纺绩开设丰田纺绩第一工厂〔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第二工厂〔上海第五棉纺厂〕。(→1939.第三工厂〔上海第二十一棉纺厂〕)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集《沈沦》由泰东书局出版。
  
  1922(民国十一年)
  1.15.《诗》(月刊)由刘延陵、朱自清、叶绍钧等创刊,最早的新诗杂志。
  1.22.中国最早的爱情影片《海誓》(上海影戏公司出品,导演但杜宇)在夏林匹克大戏院公映。
  1.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大沽路设置中央局机关。
  2.平民女校成立,为培养共产党女干部的学校。校长为李达,陈独秀、陈望道、茅盾等为教师。同年底关闭。
  3.张石川、郑正秋等创立明星影片公司。在贵州路7号开业。(~1937.)
  5.1.《创造季刊》创刊,由初期兼创造社本部的泰东书局刊行。
  7.16.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23日)。会场在南成都路辅德里李达家。
  8.13.上海最早的公共汽车开始运营。宁波商人董杏生创立的公利汽车公司经营,通行从静安寺路至兆丰公园的线路。
  8.23.孙中山在家与李大钊会谈。李大钊作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10.23.上海大学建校。为共产党经营的大学,于右任为校长、邓中夏为校务长、瞿秋白为教务长,于闸北青云路青云里开学。(→江湾镇,~1927.5.)
  10.29.四明医院开院,由宁波人募捐创设。今曙光医院前身。
  11.13.爱因斯坦来访,同日由瑞典领事得知获得诺贝尔奖。同年12月31日在工部局讲堂演讲相对论。
  12.7.7000余名俄罗斯难民到达上海,以后俄罗斯难民(白俄)陆续到达。
  *商务印书馆刊行《四部丛刊》(323种、8548卷)。
  *中国最早的惊险片《红纷骷髅》拍成(新亚影戏公司,导演管海峰)。
  
  1923(民国十二年)
  1.1.撤销外国邮政局,由中国邮局统一上海的全部邮政业务。
  1.2.华商纱布交易所在新大厦开业。
  1.23.中国最早的无线电广播。由美国人奥斯邦在大来洋行房顶上发射电波,每晚8至9时广播。3个月停业。
  1.26.孙中山在住宅会见苏联大使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
  4.2.郭沫若携家属回国,住福熙路民厚南里。
  4.14.全国武术运动会在公共体育场〔沪南体育场〕举行。(~23日)
  6.23.汇丰银行(香港上海银行)新大楼落成。
  10.20.《中国青年》(周刊)创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杂志。邓中夏、恽代英等编辑。
  11.1.上海书店开业,中国共产党出版机构。
  12.18.《孤儿救祖记》(明星电影公司出品,导演张石川,剧本郑正秋)在爱普庐戏院Apollo试映。翌年1月1日在恩派亚大戏院Empire公映,大为成功。
  *日本邮船开始上海-长崎间定期航运。
  *村松梢风来上海,翌年发表《魔都》。
  
  1924(民国十三年)
  1.国民党决定国共合作。国民党上海执行部设于环龙路44号。
  1.田汉创刊《南国》(半月刊),由泰东书局刊行。
  3.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迁往宝山路新址,系开设于1904年的附属图书馆。(→1925.东方图书馆,→1932.被日军炮火烧毁)
  4.12.泰戈尔来访,在慕尔鸣路〔茂名北路〕37号张君劢家召开欢迎茶会。
  6.毛 泽 东到上海,与杨开慧及其母亲、2个儿子岸英、岸青一起住在威海卫路云兰坊7号。
  7.19.邮政总局大楼竣工。
  9.江浙战争爆发,齐燮元、孙传芳军进驻上海。
  9.大夏大学建校。原厦门大学教授欧阳怀率学生在上海创设的私立大学。(→1951.华东师范大学)
  10.神州影片公司在新闸路辛家花园创立。(~1927.)
  12.苏联领事馆开设〔俄罗斯领事馆〕。
  *嘉道理大厦建成。英籍犹太人富商嘉道理Sir.E.Kadoorie的宅第〔上海市少年宫〕。
  
  1925(民国十四年)
  1.11.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22日),会场在东宝兴路的石库门里弄
  2.9.为抗议日本内外棉第八厂工头的暴力,9000名工人举行罢工,并波及其他日商的21个工厂,约4万多人参加。以厂方接受部分条件而结束(~31日)。
  3.7.首次乒乓球国际比赛在日本人俱乐部举行,中国战胜日本。
  3.8.国际礼拜堂,为当时上海最大的基督教教堂。
  3.12.孙中山在北京去世。13日在莫利爱路孙宅设灵堂。
  4.12.公共体育场〔沪南体育场〕举行孙中山追悼大会,约有10万人参加。
  5.15.日本内外棉第七工厂〔上海第二十一棉纺厂〕警备员开枪打死工人代表顾正红,十多人受伤。这一事件促使大规模反日运动爆发。
  5.30.发生“五卅事件”。为抗议在公共租界各处宣传反日的100多名学生遭到逮捕,市民到老闸捕房前示威,巡捕向群众开枪,造成13人死亡、大量负伤的事件。全市总罢工,掀起大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运动。
  5.31.上海总工会成立,工会联合组织。总部设在宝山路宝山里2号,执行委员长李立三,指挥全市20万工人大罢工。
  6.3.郑振铎、叶圣陶、胡愈之等发行《公理日报》,呼吁反帝。编辑部和发行所在宝山路宝兴西里9号郑振铎家。6月24日停刊。
  6.4.中国共产党发行《热血日报》,号召开展反帝斗争。编辑部在宝通路顺泰里12号瞿秋白家.6月27日停刊。
  6.12.五卅死难烈士追悼大会在公共体育场〔沪南体育场〕召开,约20万人参加。
  6.22.奉军进驻上海,发布戒严令,禁止集会、游行,查封总工会等组织。
  6.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成立。由大中华影片公司(1924年创立)、百合影片公司(1924年创立)合并而成,在康脑脱路开设摄影厂。
  6.天一影片公司创立,在虹口横浜路383号,后迁往虹口华德路〔长阳路〕68号。
  (7.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7.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创立。董事长伍联德,编辑马国亮、赵家璧等。在北四川路851号。1926年2月创刊的大型画报《良友》(月刊)博得好评。
  9.7.光华大学建校,由在五卅运动中退出圣约翰大学的教师、学生组成,后在大西路建新校舍〔中国纺织大学〕。
  10.9.奥迪安大戏院Odeon落成,广东商人陈彦斌创设。(~1932.)
  10.11.《生活》(周刊)有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刊,翌年10月起由邹韬奋任主编。
  10.16.奉军撤退,孙传芳军进驻上海,解除戒严。
  10.25.《上海柴拉晚报(Веченяя Заря)》创刊,俄文报纸,发行所在百老汇路〔大名路〕125号,以后先后转霞飞路〔淮海中路〕551号→795号→774号→918号。
  11.《王云五大辞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首次采用王云五发明的四角号码检字法的辞典。
  12.中华艺术大学创立。在闸北青云路开学,后迁窦乐安路。
  *丰子恺的漫画在《文学周报》上以“子恺漫画”之名连载。当时丰子恺住在江湾永义里。晚年住陕西南路。
  
  1926(民国十五年)
  1.23.新新公司〔第一食品商店〕开业。南京路四大公司之一。
  2. 民新影片公司从香港迁来上海,在杜美路38号开设摄影厂。
  3.27.在公共体育场召开追悼北京“三一八事件”殉难者大会。
  3.金子光晴与森三千代来上海,假寓北四川路余庆坊石丸家(~4月)。
  4.1.创造社出版部在宝山路三德里成立,后迁北四川路麦拿里。
  4.13.田汉组织南国电影剧社(后为南国社),摄影厂在斜桥徐家汇路。
  6.20.北京的北新书局在上海宝山路宝山里开设分局,后迁四马路。
  7.围绕人体模特的使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刘海粟在法庭上与上海县知事争论,以仅被处罚金50元而获实际意义上的胜诉。当时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在菜市路〔顺昌路560号〕。
  8.1.法租界开始行驶无轨电车。
  8.1.开明书店由章锡琛创立。在宝山路宝山里60号、64号开业,后迁四马路。
  8.29.郑振铎请赴厦门途中的鲁迅来宝山路宝山里自己家作客。
  9.2.朱葆三去世,为纪念这位原上海总商会会长、经济界巨头,公董局首次以华人名字命名法租界的道路。朱葆三路即今溪口路。
  10.24.上海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
  11.南国电影剧社在共和戏院〔今世界酒楼〕举办苏联影片《战舰波将金号》试映式。首次介绍苏联电影。
  12.18.百星大戏院Pantheon上映有声影片,为中国首次。百星后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中被烧毁。
  12.万籟鸣、万古蟾、万超尘兄弟完成中国最早的短篇卡通片《大闹画室》。
  *南市电话局开始承接中国最早的长途电话业务。
  *美味斋开业。苏州菜名馆。
  
  1927(民国十六年)
  1.1.公共租界决定关闭会审公廨。上海公共租界临时法院成立。
  1.15.法租界公董局改组董事会,临时行政委员会有5名华人加入。
  2.19.上海工人罢工,并发起第二次武装起义,但失败。
  3.21.第三次武装起义,激战后驱逐孙传芳军队迎接北伐军,建立上海临时特别市政府。武装起义成功后,上海总工会设于闸北的湖州会馆,上海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设于宝山路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工人纠察队沪南总部设上海南站前的三山会馆。
  4.7.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结成中华共进会。黄金荣是青帮大头目,其宅第在麦高包禄路钧福里;杜月笙、张啸林在黄金荣赠与的华格臬路地皮建造住宅。
  4.12.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袭击各处的总工会及工人纠察队的据点,解除工人武装。翌日蒋介石军队在宝山路三德里附近向总工会、工人纠察队为核心的游行队伍开枪,死伤累累。
  4.18.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对共产党及其支持者进行镇压(清党)。当时蒋介石以东平路的花园住宅为行宫。
  4.茅盾隐匿于虹口横浜路的景云里,在此写了中篇小说《幻灭》。5月叶圣陶为邻,以后周建人也迁来为邻居。
  7.7.上海特别市政府正式成立,在枫林桥设市政府。黄郛为首任市长。
  7.16.现代书局创立,在四马路开业,出版大量新文学书籍。
  8.27.第8届远东运动会在金神父路的中华体育场开幕。参加的选手有中国164名、日本184名、菲律宾188名。9月3日闭幕。
  10.3.鲁迅和许广平一起到达上海。先投宿于爱多亚路长耕里的共和旅馆,8日移居横浜路景云里。(→1930.5.雷玛斯公寓,→1933.4.大陆新村)
  10.5.鲁迅首次访问内山书店。
  10.24.《布尔塞维克》创刊。中 共中央机关刊物。编辑部在愚园路亨昌里418号。编辑委员会主任瞿秋白。(→1932.)
  11.27.国立音乐院创立。中国最早的国立高等音乐学校。上海音乐学院〔汾阳路20号〕前身。
  11.29.吴昌硕去世。著名画家。晚年住所在山西路北吉庆里12号。
  12.1.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在昆山路景林堂举行结婚仪式,在大华饭店举行婚宴。新房设在拉都路311号。
  12.7.上海海关大楼落成。
  *阿哈龙犹太会堂Beth Aharon Synagogue落成〔今文汇大楼所在地〕。犹太教堂。
  *摩西会堂Ohel Moshe Synagogue的新会堂落成。犹太教堂。
  *新雅粤菜馆创业。起初以新雅茶室之名在北四川路开业。(→1932.)
  
  1928(民国十七年)
  1.1.《中央日报》创刊,直辖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党报。
  1.1.蒋光慈、钱杏邨等结为太阳社。创刊《太阳月刊》。7期即停刊。
  1.老舍在伦敦写的小说《老张的哲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3.10.《新月》(月刊)由新月书店创刊,艺术派的文学杂志。
  3.金子光晴第二次到上海访问(~6月)。
  4.横光利一访问上海(~5月)。回国后创作长篇小说《上海》。
  4.19.公共租界工部局首次有3名华人理事就职。
  5.3.为抗议日军占领山东省济南的“济南事件”,学生、市民、工人开展反日运动。
  5.22.约200名日军以保护日本侨民为理由在虹口武装游行。
  5.30.为纪念“五卅运动”三周年,约有1万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日示威游行。
  5.明星电影公司出品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导演张石川)大受欢迎,以后为系列片共制作17部。其他电影公司的模仿之作在4年间约有250部之多。
  6.1.公共租界公园向普通华人开放。
  7.31.申园跑狗场开张。最早的跑狗赌博场。(→1931.申园足球场,申园公园)
  8.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机关开设在天蟾舞台隔壁的生黎医院2楼。周恩来主持。(~1931.)
  11.1.中央银行成立。在原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开设总行,宋子文就任首任总裁。
  11.28.女画家潘玉良在宁波旅沪同乡会举办个人画展。
  11.尾崎秀实到大阪朝日新闻上海分社就职,住吴淞路义丰里。(→翌年春)
  12.22.大光明大戏院Grand落成。(→1932.大改建)
  *逸园跑狗场开张〔文化广场〕。黄金荣、杜月笙等和法国商人合资建造的赌博娱乐设施。(~1941.)
  *埃德加?斯诺Edgas P. Snow来上海。
  
  1929(民国十八年)
  1.10.丁玲、胡也频、沈从文创刊《红黑》(月刊),在萨赛坡路三人的寓所编辑。
  2.21.中国国产第一号飞机在西虹桥机场〔虹桥国际机场〕公开飞行。
  3.中汇银行开业。杜月笙为理事长。(→1934.建造)
  4.16.《大美晚报》Shanghai Evening Post创刊,报社在爱多亚路21号。1930年与《文汇报》Shanghai Mercury合并为《大美晚报和文汇报》Shanghai Evening Post & Mercury,但通称《大美晚报》。(~1949.)
  4.28.上海总商会被国民党政府封闭。国民党政府成立新的上海特别市总商会,后改称上海市商会。
  5.1.《南国月刊》创刊。编辑部在金神父路日晖里田汉家。(~1930.)
  5.艾格妮丝?史沫特莱Agnes Smedly来上海,先居住在吕班路吕班公寓。
  7.8.上海-南京的空中航线开始运营,中国最早的航空航线。
  7.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大上海计划”,开发江湾为上海市中心,未完成。
  8.24.彭湃在新闸路经远里被捕,同月30日被处死。
  9.金子光晴第三次来上海,在北四川路余庆里石丸家约住了半年。为筹集前往欧洲的资金在日本人俱乐部举办当场作画拍卖会。
  10.巴金在法国留学时写的长篇小说《灭亡》由开明书店出版。
  10.上海艺术剧社成立。由夏衍、郑伯奇、陶昌孙等结成的演剧团体。设于北四川路永安里。(~1930.)
  *沙逊大厦Sassoon House落成。5层至10层为华懋饭店Cathey Hotel〔和平饭店北楼〕。
  *华懋公寓Cathey Mansions落成〔锦江饭店北楼〕。
  *沙汀从四川来上海,住虹口横浜路德恩里。后艾芜寄寓沙汀处。周扬、周立波亦住德恩里。
  
  1930(民国十九年)
  1.6.上海艺术剧社在宁波旅沪同乡会讲堂首次公演。(~8日)
  1.10.《拓荒者》(月刊)由现代书局创刊。蒋光慈、钱杏邨主编,至第5期停刊。当时蒋光慈和钱杏邨住在唐山路广业里。
  1.佐尔格来上海。
  2.7.回力球场开张。正式名称为中央运动场。除回力球外还进行拳击,作为新的赌场顾客云集。
  2.16.鲁迅、冯雪峰、田汉、夏衍、郑伯齐、蒋光慈等12人在公琲咖啡馆聚会,为左翼作家联盟筹备委员会。当时冯雪峰寄寓在去了日本的茅盾家,夏衍住唐山路广业里。
  2.22.剧作家、复旦大学教授洪琛在大光明大戏院观看美国电影《不怕死》时,因影片侮辱华人而上台演说,被租界巡捕拘留。但该片以后即被禁止上映。
  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中华艺术大学召开成立大会。
  3.21.上海艺术剧社在上海演艺馆〔永安欢乐广场〕第二次公演,演出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
  3.老舍从英国回国途中暂住宝山路宝山里9号郑振铎家,写作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
  3.大同幼稚园成立。由共产党秘密活动家董健吾牧师开设于戈登路〔江宁路〕。毛 泽 东、彭湃、李立三等的子女托付于此。(→1931.春)
  4.1.上海公共租界临时法院和江苏高等第二法院改组为上海特区地方法院。法院建筑位于今爱国中学所在地。
  4.29.左联第一次全体会议在爵禄饭店举行。
  5.2.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理事由3人增加为5人。同年10月法租界公董局的华人理事也由3人增加为5人。
  5.6.恽代英在杨树浦纱厂〔上海第五毛纺厂〕门前被捕,翌年4月29日在南京被处死。
  7.1.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
  8.联华影片公司成立(总部在香港)。首部作品《故都春梦》(导演孙瑜)在北京大戏院(后该名丽都大戏院Rialto)公映,大受欢迎。
  9.17.左联主办“鲁迅五十岁庆祝会”,在吕班路的荷兰西菜社举行。鲁迅和妻子许广平、孩子海婴出席。
  10.4.鲁迅和内山完造在日侨购买组合〔四川中药店〕主办世界版画展览会。
  10.9.国产时装表演会在大华饭店举行,得到上海女性的好评。
  10.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简称文总)成立。总书记潘汉年。
  11.8.“日支斗争同盟”在六三园的墙上书写反战标语。“日支斗争同盟”是由日本记者、学生和中国同志组成的反战组织
  
  1931(民国廿年)
  1.10.《诗刊》(季刊)由新月书店创刊。艺术派新诗杂志。徐志摩为主编。
  1.19.黄楚九去世。不久,黄金荣成为大世界的老板。
  1.17.左联成员柔石、胡也频、殷夫、李求实、冯铿在内的36人在东方旅社被捕(~19日),5作家和19人一起在2月7日被处死于龙华的警备司令部。
  1.鹿地亘来上海。混在剑剧团内进入上海,在北四川路的歌舞伎座寄放行李,住在窦乐安路的公寓。
  3.15.中国最早的唱片式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明星影片公司和百代公司共同制作,导演张石川)在新光大戏院〔新光影剧院〕公映。
  3.联华影片公司(总公司在香港)在上海开设分管理处。联华一厂在杜美路的民新影片公司原址,联华二厂在康脑脱路的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原址,联华三厂起初在北京、后在徐家汇三角地分别设立摄影厂。(~1937.)
  4.18.《时报》开始连载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后改题《家》,与《春》、《秋》合为《激流三部曲》。巴金当时住在闸北宝山路宝山里14号。(→1937.夏)
  6.瞿秋白寄寓在南市紫霞路68号谢澹如家的房间里。(1933.)
  6.9.杜月笙举行宗祠落成仪式。杜月笙(1888-1951)为青帮头目之一。大仪仗队从华格臬路杜宅一直游行到浦东高桥镇。
  7.1.中国最早的胶片式有声影片《雨过天晴》(华光上有声公司,导演夏赤风)在新光大戏院公映。
  8.1.法租界会审公廨和江苏高等法院第三分院改组为上海第二特区地方法院。
  8.17.邓演达在愚园路愚园坊被捕。邓演达是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别称第三党)的领袖。11月29日在南京被处死。
  9.18.“九一八事变”爆发,上海全市开展反日抗日运动。22日月5000人参加反日市民大会。24日约3万名码头工人进行反日罢工。约10万学生罢课开展反日运动。26日约800个团体的20万人在公共体育场〔沪南体育场〕举行抗日救国大会。以后反日、抗日运动持续进行。
  9.20.湖风书局开业,刊行《北斗》、《文学导报》等左联杂志。
  10.山上正义以林守仁的名义翻译《支那小说集阿Q正传》在日本出版。当时山上正义在新闻连合社上海分社工作,住在北四川路麦拿里31号柿木原丰子处。
  10.27.南京、广州两国民政府在上海举行“南北和平统一会议”(~11月7日。)
  11.19.徐志摩因飞机失事死亡。新月派诗人。和妻子陆小曼住在福熙路四明村。
  12.6.北上加入抗日军的280余青年出发,1万多人送行。
  *张啸林在福熙路181号开设大赌场〔中德医院〕。
  *西本愿寺在乍浦路设上海别院。
  *尼姆?韦尔斯Nym Wales来上海.
  
  1932(民国廿一年)
  1.1.蒋介石和汪精卫合意成立新国民政府。1月5日广州国民政府撤销。
  1.18.日莲宗托钵僧在杨树浦遭中国人袭击,1人死亡、2人重伤。以该事件为导火线,中日两军进入临战状态。
  1.28.“一二八事变”爆发。在闸北一带开始进行巷战。受到市民支援的第十九路军无视国民政府避战指令发起抗战。日军增援部队陆续登陆,由郊外向市内逼近。
  2.火野苇平与父亲一起率搬运工到上海,在浦东的三井洋行码头为破坏罢工而搬运煤炭。以后以这一体验写作了小说《魔河》。
  3.2.十九路军向后方总退却。同月6日发表停战声明。
  3.24.中日在英国领事馆开始停战谈判。5月5日签订“上海停战协定”。
  (3.1.满洲国宣布建国)
  3.蓝衣社成立。正式名称为中华民族复兴社,在南京建总部,上海支部由南市、闸北、法租界、公共租界4个情报班组成。
  3.丁玲、田汉等加入共产党的仪式在大三元酒家进行,由瞿秋白主持。
  4.29.朝鲜爱国志士尹奉吉在虹口公园举行的天长节庆典上投掷炸 弹,炸死出席庆典的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白川义则,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和日本公使重光葵受重伤。
  *夏天,夏衍、钱杏邨、郑伯奇在DDS咖啡馆和明星电影公司的周剑云会面,讨论转变娱乐路线的方向,协作进行电影创作。
  7.1.邹韬奋创立生活书店,开设于陶尔斐路〔兴业路〕。(→1934.迁福州路)当时邹韬奋住在吕班路吕万宜坊54号〔韬奋故居〕。
  7.14.上海市通志馆在萨坡赛路〔淡水路〕291号成立。研究上海历史的机构。馆长柳亚子。柳亚子淡水的住处是现在的卢湾区招待所。
  7.17.在共舞台召开的共产党反帝抗日大会时,95名参加者被捕。
  8.19.抗日电影《共赴国难》(联华二厂出品,导演史东山、孙瑜、王次龙)公映。
  9.16.林语堂创刊《论语》(半月刊),时代图书公司刊行。(~1945.5.)
  10.1.陶行知创立山海工学团,提倡半工半学的实践性职业教育。
  10.15.陈独秀在岳州路永兴里寓所被捕,护送至南京。(→1937.8.23.释放)
  10.26.鲁迅在虹口公园野风画会上讲演。
  12.17.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月30日在华安人寿保险公司大厦〔金门大酒店〕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
  *百乐门舞厅Paramount开业,当时最豪华的舞厅。
  *上海犹太学校建成新校舍。1900年亚伯拉罕E.J.Abraham创立该校,新校舍由嘉道理H.Kadoorie提供资金。
  *路易?艾黎Rewi Alley担任工部局工业部主任工厂检查官,住愚园路1315弄4号的公寓。(~1937.)
  
  1933(民国廿二年)
  1.1.梅兰芳和马连良在天蟾舞台义演(~6日),收入作为东北难民及黄河流域灾区的赈济金。
  1.17.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上海分会成立。在中央研究院国际出版物交换处举行成立大会,宋庆龄、杨杏佛、鲁迅等为执行委员。
  1.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由开明书局出版,成为畅销书。
  2.9.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成立,在爱多亚路〔延安东路〕的湖州旅沪同乡会召开大会,夏衍、田汉、洪深、郑正秋、蔡楚生、孙瑜等为执行委员。
  2.17.萧伯纳来访,在宋庆龄宅〔中山故居〕举办欢迎午餐会。蔡元培、鲁迅、杨杏佛、林语堂、史沫特莱等。
  3.1.刘呐鸥、黄嘉谟创刊《现代电影》,批判左翼电影,主张“软性电影”。
  3.5.电影《狂流》(明星电影公司出品,导演程步高,编剧夏衍)在中央大戏院公映,社会现实主义影片的杰作。
  3.6.鲁迅访问施高塔路东照里瞿秋白、杨之华的家。以后鲁迅与瞿秋白每天互访,一起处理大量工作。
  3.故宫的文物运至上海,总计19557箱、25万件,在法租界亚尔培路〔陕西南路〕某处严加保护(~5月)。因有落入日军之手的可能而迁移文物。
  5.14.左翼作家丁玲在家中被国民党特务机关绑架,应修人在此因格斗坠落身亡。丁玲被送到南京,软禁约3年。
  5.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合并吸收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证券部门,成为远东最大的证券交易所。翌年,建成新大楼〔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等〕。
  6.18.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会长杨杏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中央研究院前。杨杏佛在中央研究院工作,也住在这里。
  7.何凝(瞿秋白化名)编的《鲁迅杂感选集》由青光书局(北新书局的伪称)出版。
  8.6.《母性之光》(联华影业公司出品,导演卜苍万,编剧田汉)在南京大戏院公映,聂耳创作了中国最早的电影主题歌《开矿歌》。
  8.日本建成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总部的建筑物。
  9.15.“上海国货运动展览会”在小西门的蓬莱国货市场举办,推销奖励国产品,提倡抵制外国货。
  9.16.为纪念“九一八事变”2周年。戏剧协社在黄金大戏院上演《怒吼吧、中国!》(~18日)。
  10.8.茅盾的小说《春蚕》被搬上银幕(明星电影公司出品,导演程步高),公映于新光大戏院。
  10.8.《小东西》(联华影业公司出品,导演孙瑜)在卡尔登大戏院Carlton公映。
  10.10.江湾的新市政府大楼〔上海体育学院办公楼〕举行落成仪式。
  
  1934(民国廿三年)
  1.15.张学良发表谈话,主张和平统一。当时其住在高乃依路〔皋兰路)。
  2.1.金城大戏院〔黄浦剧场〕落成仪式,上映《人生》(联华影业公司出品,导演费穆)。
  2.19.国民党上海党部禁止出版、发行149种新文艺和社会科学书籍、76种刊物。
  3.电通影片公司成立,在蒲石路〔长乐路〕开设摄影厂,成为左翼电影运动的据点。
  4.1.上海首次行驶双层公共汽车。
  5.13.黄庐隐因难产死于大华医院,住在愚园路愚园坊20号。
  6.13.《渔光曲》(联华影业公司出品,导演蔡楚生)在金城大戏院公映,创连续放映84日的最高记录。翌年,得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6.30.由田汉和聂耳共同创作的西洋式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在基督教青年会讲堂公演。
  9.27.梅兰芳、马连良出演的爱国历史剧《抗金兵》在荣记大舞台〔大舞台〕公演。
  11.13.《申报》馆负责人史量才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史量才在“一二八事变”中积极支持十九路军,以后支持民权保障同盟的活动。
  11.30.鲁迅在内山书店初次会见萧军、萧红,鲁迅带他们到白俄咖啡馆〔四川北路2079号〕,当场给了他们20元为生活费。
  12.5.四行储备会大楼Park Hotel〔国际饭店〕落成。四行储蓄会是由大陆、盐业、中南、金银四家银行在1923年合办的金融机构,该大楼兼为办公楼与旅馆,当时为上海最高建筑。
  12.5.潘普?路易来上海,在申园与中国队对战,以22比1大胜。
  12.7.《神女》(联华影业公司出品,导演吴永刚)在金城大戏院公映,主演阮玲玉的逼真表演大受好评。
  12.14.日本海军陆战队2500人强行在虹口的苏州河两岸进行实战演习。
  12.16.电通影片公司的首部作品《桃李劫》(导演应云卫)在金城大戏院公映。
  *百老汇大厦Broadway Mansions〔上海大厦〕落成。外国人的公寓及旅馆。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由生活书店出版。
  
  1935(民国廿四年)
  1.17.日本海军陆战队2500人在虹口、杨树浦一带进行巷战演习。
  2.19.共产党上海局书记黄文杰为首、包括田汉、阳翰笙等在内的36名共产党员被捕。
  3.8.广受欢迎的女演员阮玲玉自杀。因离婚纠纷及与爱人有关的新闻记者及舆论的压迫服毒自杀。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3.17.外滩最早的水上餐厅浦江水上饭店开张。
  3.30.国民政府改组中国银行,宋子文为理事长,由国民政府掌握经营权。
  4.20.国民政府取得交通银行55%的股票,实际上获得经营权。于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的压力。孔祥熙的妻子宋霭龄,在宅第在西爱咸斯路。
  5.1.全国无线电广播一律改用国语播出。上海各电台也开设以国语广播节目。
  5.15.《新文学大系》全10集开始出版。赵家璧为主编,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5.24.电影《风云儿女》(电通影片公司出品,导演许宏之)在金城大戏院公映。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广为流传,新中国成立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6.24.《新生》杂志(周刊)因登载侮辱日本天皇的文章而受到停刊处分,7月1日总编兼发行人杜重远被判决有期徒刑1年2个月。
  7.8.上海-苏州间公路开通(沪苏公路)。
  8.16.在金城大戏院举行追悼7月17日死于日本的作曲家聂耳大会。
  8.萧军的中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在鲁迅的帮助下由容光书店出版。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也在同年11月由容光书店出版。当时萧军与萧红住在拉都路351号。
  8.上海体育场建成〔江湾体育场〕,为“大上海计划”的一部分,其规模及设备在当时号称远东第一。为10月第6届全国运动会会场。
  11.16.《大众生活》(周刊)由生活书店创刊。邹韬奋主编。以主张抗日统一战线而获得读者,创记录的每期发行达20万份。(~1936.2.)
  11.26.“老上海展览会”在基督教青年会(YWCA)4楼的万国艺术院举办。佛蕾莎夫人Mrs. Frazer主办。展出上海的古资料及照片。
  12.9.北京发生镇压要求抗日的学生的“一二九事件”。这一消息传到上海,各界掀起广泛的救国运动。12日,上海文化界283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14日,上海各大学学生救国联合会成立。21日,上海妇女救国会成立。
  12.23.复旦大学约1000名学生组成的请愿团包围北站,列车全线停驶。再加上其他大学的约2000名学生后,25日分乘火车前往南京。在途中被阻止。
  12.27.上海文化界约300人在宁波旅沪同乡会集会,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12.复旦剧社在宁波旅沪同乡会演出曹禺的话剧《雷雨》(导演欧阳予倩)。
  *都城饭店Metropole Hotel落成。
  
  1936(民国廿五年)
  1.10.大新公司开业。南京路四大公司之一。
  2.5.卓别林新婚旅行来访上海,梅兰芳介绍在新光大戏院观看了马连良主演的京剧《法门寺》。
  2.14.中国航空公司开设上海-河内的航线,为中国最早的海外空中航线。经由广州飞河内。从河内接法国航空公司的欧洲航线。
  2.17.国民党政府公布“紧急治安法令”。
  3.8.上海妇女救国会、上海女青年会等7个团体在四川路基督教青年会讲堂〔浦光中学〕召开国际妇女节扩大纪念大会,主张抗日救国。
  4.22.张学良来上海与潘汉年会谈。
  4.冯雪峰由根据地来上海,恢复与地下党的联系。
  5.5.电影明星赵丹与叶露茜、唐纳与蓝萍(江青)、顾而已与杜小鹃在基督教青年会举行集体婚礼。赵丹与叶露茜的新房在环龙路〔南昌路〕69号。
  5.31.由华北、华中、华南和长江流域60多个地区救亡会集中起来的70多名代表,在圆明园路全国基督教协进会讲堂召开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制定“抗日救国初步政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团结抗日。
  5.以上海通志馆为据点的“上海通社”收集发表在《大晚报》上的文章,出版《上海研究资料》。1939年8月出版续集。
  5.上海文学界展开“国防文学之争”(~8月)。
  7.15.救国会的沈均儒、陶行知、章乃器、邹韬奋4人发表要求抗日救国的公开信。
  9.1.在江湾的新的上海图书馆开馆。
  9.20.鲁迅、茅盾、郭沫若、林语堂、包天笑、周瘦鹃等21人联名发表“为文艺界的团结与言论自由的宣言”。促进成立文艺界抗日救国统一战线。
  10.19.鲁迅在施高塔路大陆新村自己家中去世。遗体安放在万国殡仪馆,数万人前往告别。同月22日,覆盖“民族魂”挽幛的棺木在沿途市民的目送下葬入万国公墓。(→1956.10.)
  11.4.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在大新公司4楼回廊举办。王敦庆、张光宇等主办。
  11.19.夏衍所作《赛金花》由四十年代剧社公演于金城大戏院。
  11.8.日商纺织工厂的工人为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等要求举行大规模罢工。日本海军陆战队、工部局巡捕出动,双方各有伤者。在上海地方协会会长杜月笙、总工会代表朱学范的调停下,以工厂方面部分接受工人条件而妥协(~28日)。
  11.22.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人沈均儒、邹韬奋、章乃器、李公朴、王造时、史良、沙千里被捕入狱(“七君子事件”)。翌年7月释放。
  (12.12.发生“西安事变”)
  12.《壮志凌云》(新华影业公司出品,导演吴永刚)完成,为国防电影的代表作。新华影业公司是于1934年由张善琨创立的电影公司,摄影厂在斜土路。
  
  1937(民国廿六年)
  1.1.上海-南京间特快列车“首都特快”开始运营,378座,时速80公里。
  2.11.为纪念俄罗斯文豪普希金逝世百年建铜像。
  2.20.上海大戏院正在上映苏联记录影片《阿比西尼亚》时遭到意大利水兵及侨民的袭击。
  4.1.国立上海医学院的新校舍落成〔上海医科大学〕。其附属医院上海中山医院也同时开院。
  4.1.怡和洋行公益纱厂〔上海第七毛纺厂〕的工人举行罢工(~5月14日)。
  4.15.《十字街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导演沈西苓)在金城大戏院公映。主演为赵丹和白杨。
  6.3.日德合作的电影《新土地》在日商东和剧场上映,因有将日军侵略中国正当化的内容遭到上海文化界的抗议而中止上映。
  7.7.北京郊外爆发卢沟桥事件(七七事变),中日进入全面战争。这一新闻传到上海,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等各种抗敌救亡团体团结一致开展激烈的抗日运动。
  7.18.鲁迅纪念委员会在华安大厦召开成立大会。宋庆龄、蔡元培、茅盾、许广平、史沫特莱、内山完造、秋田雨雀等70 余人出席。
  7.24.《马路天使》(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导演袁牧之)在金城大戏院公映,周璇所唱的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大受欢迎。
  8.7.上海剧作家协会指导下完成的大型活报剧《保卫卢沟桥》在蓬莱大剧院上演,连日满座。
  8.9.日本海军陆战队大山勇夫中尉在虹桥机场以手枪胡乱射击,被中国士兵反击射杀。这一事件引起中日两军高度警戒,双方进入临战状态。
  8.13.“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军进攻闸北,中国军队应战。以后两军在江湾路、八字桥、青云路、四川路等各处展开激战。
  8.14.中国空军飞机误扔的炸 弹掉在大世界前爆炸,死伤约2000人。
  8.23.日本空军飞机轰炸先施公司,市民死173人、伤549人。同月28日轰炸上海南站,市民约死250人,500多人负伤。
  8.20.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在卡尔登大剧院召开大会,决定派遣13个救亡演出队到各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8.19.邹韬奋创刊《抗战》(3日刊),后迁武汉。(~1938.)
  8.23.日本陆军上海派遣军在吴淞口、小川沙登陆。
  8.24.《救亡日报》创刊,郭沫若为社长,由统一战线的编辑委员会编辑发行。11月22日在上海出最后1号。
  8.林房雄作为中央公论社的特派员到上海,采访20天后回国,发表《战争的侧面》。
  9.7.宝山的中国守军全部牺牲。
  9.9.蔡元培、宋庆龄、胡适等中国文化界名人联名向世界各国文化界呼吁援助中国抗战。蔡元培当时所住为今蔡元培故居。
  9.20.上海漫画救亡协会创刊《救亡漫画》,主编王敦庆。上海被占领后停刊。
  9.22.绿川英子参加抗日活动,向日本的世界语读者送达反战公开信。
  10.31.谢晋元率88师524团“八百壮士”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经4昼夜激战打退日军猛攻后,于当天早上退入租界。
  11.5.日本陆军第10军(柳川兵团)4万人在杭州湾北部的金山卫登陆,日军逐渐缩小上海包围圈。
  11.11.南市守军撤退,上海华界全部沦陷,租界成为“孤岛”。
  11.21.日本宣布代行租界内由华人行使的行政权。
  12.3.约6000名日军在租界示威游行,从丰田纺织工厂出发东进,在南京路与广西路的十字路口,路旁投出手榴弹,使3名日军及数名市民受伤。投弹者被巡捕当场击毙。
  12.5.日本在浦东烂泥渡成立“上海大道市政府”。
  12.14.日军报道部宣布对租界内中文报纸实施检查。为表示抗议,《申报》、《大公报》、《时事新报》、《国闻周报》等自动停刊。
  (12.日军攻下南京,残杀士兵及市民〈南京大屠杀〉)。
  
  1938(民国廿七年)
  1.25.《文汇报》(日报)创刊。报社在福州路436号。坚持抗日立场,至1939年5月10日停刊。(→1949.复刊)
  2.26.《社会晚报》社长蔡钧徒被暗杀,头被挂在薛华立路〔建国中路〕的电线杆上。系日本系统恐怖集团黄道会所为,以后还发生多次类似事件。
  3.埃德加?斯诺《Red Star Over China》的中文译本《西行漫记》由复社出版。复社是胡愈之在家里开设的出版社。
  4.9.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被暗杀。刘湛恩是上海各界救亡协会的理事。系由日本特务机关指使恐怖集团黄道会所为。
  4.28.上海大道市政府改称上海市政督办公署。
  4.为反对日军设置广播监督所,23个民间广播电台拒绝登录,停止广播。
  6.15.鲁迅纪念委员会编纂的《鲁迅全集》全20卷由复社出版。
  9.23.上海剧艺社在法租界公董局讲堂〔中国农业银行〕的讲堂举行首次公演,以后在“孤岛”时期成为戏剧活动中心。
  9.30.唐绍仪在家中被暗杀。唐绍仪系国民党要人,拟出面组织日军的傀儡政权。因此被国民党政府军统局特务暗杀。
  10.10.《申报》以在美国哥伦比亚出版的名义在上海复刊。
  10.10.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创刊《文献》(月刊),主编为阿英(钱杏邨)。
  10.16.上海市政督办公署解散,在江湾成立上海特别市政府。
  10.19.犹太难民援助委员会成立。接受为逃避纳粹迫害到达上海的犹太难民,以河滨大楼为接待所。
  11.20.汪精卫的密使梅思平、高宗武与日本方面代表今井武夫、影佐祯昭在重光堂秘密会谈,签订“日华协议记录”、“日华协议记录谅解事项”。
  12.上海各界救亡协会组织上海各界民众慰劳团,第一批出发去皖南(安徽省南部)的新四军(共产党方面的军队)驻地。
  
  1939(民国廿八年)
  1.4.《申报》连载介绍皖南新四军的纪事(~15日)。《大美晚报》记者杰克?贝尔登Jack Belden撰写提供给中国报纸。
  2.10.由日本陆军晴气庆胤少佐指挥丁默邨和李士群成立特务工作组。在极司斐而路76号设置总部,通称“76号”。
  2.16.《木兰从军》(华成影片公司出品,导演卜万苍)作为沪光大戏院〔沪光电影院〕落成纪念作公映。为寓意抗日的古装片而大受欢迎。
  4.15.尼姆?韦尔斯《Insede Red China(中国内部的革命)》的中文版《续西行漫记》由复社出版。
  5.6.脱离重庆经由河内逃出的汪精卫乘坐日本船北光丸到达上海,8日住进日军宪兵把守的重光堂。
  6.27.中华电影公司成立,系由日人川喜多长政创立的电影公司。事务所设于汉密尔顿大楼3楼,翌年在闸北的天通庵路设摄影厂。
  8.6.上海剧艺社改为职业剧团,在浦东同乡会大楼的璇宫剧场长期公演。
  8.22.日本陆军大佐影佐祯昭组织拥立汪精卫政权的工作机关,因总部设在梅花堂而称“梅机关”。
  9.5.汪精卫在“汪公馆”召集国民党六届一中全会,成立国民党中央。
  10.19.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圆瑛法师被绑架至日本宪兵队总部。圆瑛法师在圆明讲堂传授佛学,并支援抗日的活动。
  12.12.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茅丽瑛被“76号”特务暗杀。茅丽瑛同年7月在审判日本特务时作证,痛斥罪犯。
  12.15.日军禁止向租界运米,米价高涨,市内各处发生骚动。仅15、16两日就有63家米店遭袭击(“抢米风潮”)。
  12.19.上海难民救济会在天蟾舞台举行京剧“文武老生总动员”慈善公演。
  12.30.汪精卫和日本“梅机关”签订“日汪密约”。
  
  1940(民国廿九年)
  1.22.黄金大戏院和卡尔登大戏院同时举办救济难民慈善公演(~23日)。周信芳、高百岁、金素雯等出演。
  3.29.汪精卫政府财政部长周佛海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岸浪义质签订4000万元的“政治借款契约书”。
  5.21.公共租界工部局管弦乐队在兰心大戏院Lyceum举行纪念柴可夫斯基百年诞辰音乐会(~23日)。
  6.14.《大美晚报》的史带C. V. Star、《每日译报》的裴士S. Batas、《密勒氏评论报》的鲍威尔S. J. Powell等7名外国记者被汪精卫政府勒令出境。
  6.28.穆时英在福州路的丰泰洋货号前被暗杀。穆时英是中国的“新感觉派”作家,当时为汪精卫政府的“国民新闻社”社长。
  7.16.《申报》馆被人投掷手榴弹。
  7.16.上海剧艺社在辣菲大戏院【7-D5】上演夏衍《上海屋檐下》。
  7.25.女实业家方液仙被“76号”特务暗杀。方液仙中国化学工业社〔上海牙膏厂〕社长,在汪精卫政权成立时拒绝担任实业部长。
  8.2.上海白俄侨民委员会主席梅兹拉К.З.Мецдер在爱文公寓前被暗杀。日本特务机关行刺。
  8.14.张啸林在自己家中被部下林怀部刺杀。杜月笙收买了林怀部射杀与日军关系密切的张啸林。
  8.19.上海英国驻军宣布撤退,在跑马厅举行告别仪式。
  9.3.刘呐鸥在京华酒家被重庆方面特务暗杀。刘呐鸥为中国“新感觉派”作家,继当年6月被暗杀的穆时英出任“国民新闻社”社长。
  10.11.上海市市长傅筱安在虹口施高塔路自己家中被暗杀。
  *日本的昌和制作所开设上海最早的自行车工厂。今上海自行车厂前身。
  
  1941(民国卅年)
  1.9.上海沪剧社在皇后剧院上演沪剧《魂断蓝桥》,由此申曲称为沪剧。
  3.21.极司非而路〔万航渡路〕的中国银行职员宿舍“中行别业”被“76号”特务袭击,绑架约200人作为人质,要求重庆方面停止恐怖活动。谈判的结果在4月8日全部释放。
  4.24.“孤军营”收容的“八百壮士”余部指挥官谢晋元被部下士兵刺杀。从25日起的4天内吊问者约达13万。
  5.10.日本海军陆战队以搜索抗日分子为理由将麦根路一带苏州河内的小型运输船只约250艘全部凿沉。
  6.1.上海市改称上海特别市。
  6.17.工部局巡捕特别副总监赤木亲之被重庆方面的特工狙击身亡。
  8.15.姚水娟率越华剧团在龙门大剧院上演新式越剧《大家庭》。
  8.28.日军在租界外围架设铁丝网,禁止华人夜间往虹口、杨树浦通行。
  9.15.上海白俄侨民委员会会长依瓦诺夫Н.А.Иванов在慕尔鸣路〔茂名北路〕118弄1号委员会总部前被射杀。由日军特务机关实施的暗杀。
  10.2.巴金的小说首次搬上银幕,《家》(中国联合影业公司出品,导演卜万苍等)在新光大戏院、沪光大戏院同时公映。
  10.10.上海职业剧团在卡尔登大戏院上演曹禺的《蜕变》(导演黄佐临)。11月15日工部局迫于日本方面的压力命令禁止上演。
  11.18.上海职业剧团在卡尔登大戏院上演鲁迅原作、田汉改编的《阿Q正传》(导演黄佐临)。上海职业剧团当年12月8日解散。
  10.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店、大东书局受到停业处分。
  11.19.中国最早的卡通片《铁扇公主》(中国联合影业公司出品,万籟鸣、万古蟾合作)在大上海大戏院和沪光大戏院同时公映。
  11.28.美国海军陆战队撤离上海。
  12.8.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在黄浦江上击沉英舰帕特莱号、俘获美舰维吉号。占领公共租界,在市内各处设哨所。
  12.15.许广平(鲁迅夫人)在霞飞坊自己家中被日军绑架到宪兵队总部,后拘禁于留置场〔德邻公寓〕,几次遭到拷问。经内山完造尽力救助于3月1日被释放。
  
  1942(民国卅一年)
  1.日军接收公共租界英美7个公共事业企业。
  2.2.汪精卫政府接收江苏高等第二法院和上海特区地方法院。
  2.4.“76号”侦缉大队长吴四宝被头目李士群毒死。吴四宝的宅第在愚园路〔上海沪剧三团〕。
  3.5.为搜查射杀3名日本人的嫌疑者,日本宪兵封锁药水弄全部出入口,至3月28日解除封锁,病死及饿死的人达200人以上。
  3.日军接收82个外资企业和15个外资银行。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四大公司也置于日军的军事管理之下。
  4.2.成立中华联合制片公司(简称中联)。汪精卫政府的宣传部长林柏生为理事长,川喜多长政就任副理事长。公司位于海格路〔华山路〕452号,摄影厂有5处:第一摄影厂在法租界海格路453号〔华山路849号〕丁香花园(原新华摄影厂);第二摄影厂在法租界福理履路〔建国西路〕354弄80号(原国华摄影厂);第三摄影厂在沪西康脑脱路金司徒庙〔康定路1109号〕(原联华二厂);第四摄影厂在沪西徐家汇三角地3号(原联华三厂);第五摄影厂在法租界霞飞路〔淮海中路〕1980弄1号(原美成摄影厂)。
  5.15.妇女杂志《女声》(月刊)创刊。主编田村俊子(中国名字左俊芝)。当时田村俊子住在北京路1575号北京大楼4楼17室。
  6.日军规定上海地区全部收音机用户都必须登记。
  7.7.中华联合制片公司首部作品《蝴蝶夫人》(导演李萍倩)在大光明公映。
  7.26.梅兰芳从香港回到离开5年的上海自己家中,蓄须拒绝出演。
  8.12.日本陆海军防空司令部宣布灯火管制,拆除广告及装饰用霓虹灯。
  9.2.工部局决定解散万国商团。
  9.3.警务处开设音乐检查科,开始检查舞厅、夜总会等处演奏的曲目。英美乐曲及《何日君再来》等歌曲被禁止。
  9.10.苦干剧团在卡尔登上演《秋海棠》。苦干剧团的前身即“孤岛”时期的上海职业剧团。
  10.10.中华联合制片公司短片集《博爱》(导演张石川、卜苍万等)在大光明大戏院、美琪大戏院、南京大戏院、大华大戏院、国泰大戏院5个原放映进口片专门影院同时上映。
  10.16.日军发布禁止“敌性国家”侨民进入娱乐设施的条例。为此电影院、舞厅、夜总会等被迫逐渐停止营业。
  11.8.在跑马厅举行“大东亚亲善体育大会”,日本、中国(汪伪政权)、满洲国、德国、意大利、菲律宾、印度、泰国参加。
  11.日军陆海军司令部收缴“敌性国家”侨民的短波收音机、照相机、望远镜。
  12.老闸巡捕房划定娼妓营业区域为东至山东路、西至虞洽卿路〔西藏路〕、北至福州路、南至爱多亚路〔延安路〕所围地段内。
  
  1943(民国卅二年)
  1.1.上海影院公司成立,掌握十大影院的经营权。
  1.9.汪精卫政权宣布对英美宣战,与日本一起发表《日华共同宣言》。
  1.汪精卫政权禁止上映英美电影。
  2.18.日军划定犹太人居住区:西起高杨路、海门路、丹徒路,东至杨树浦路,南至东长治路,北抵公共租界边界所围地域。当时约有犹太难民1.7万人。
  4.9.日本东宝歌舞团在南京大戏院公演(~18日)。
  5.12.中华电影联合公司(简称华影)成立,系由中华联合制片公司和中华电影公司、上海影院公司合并。理事长为汪精卫政权宣传部长林柏生,副理事长为川喜多长政。
  5.17.女画家张荔英在都城饭店举办个人画展(~23日)。
  5.张爱玲的小说《沈香屑――第一炉香》登载于《紫罗兰》5月号。当时张爱玲住在赫德路的爱林登公寓。
  6.1.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店等联合成立中国联合出版公司。
  6.13.中国歌剧公司在兰心大戏院Lyceum上演歌剧《椿姬》。
  7.30.汪精卫政权接收法租界,继而于8月1日接收公共租界。
  8.31.上海特别市政府禁止《怒吼吧,中国!》、《延安颂》等205首抗日歌曲。
  9.7.“76号”特工总部主任的李士群在百老汇大厦吃饭时被日本宪兵下毒毒死。
  10.10.上海市内以外国人名命名的240余条道路改为中国地名。
  10.16.苦干剧团在巴黎大戏院上演米切尔原作《乱世佳人》。
  11.30.“刘海粟作品画展”在成都路、静安寺路口的中国画苑举办。
  12.15.文化界知名人士夏丐尊、章锡琛、李希同等39人遭逮捕。经中国文化界及内山完造的努力于25日释放。
  
  1944(民国卅三年)
  1.1.上海联艺剧社在兰心大戏院Lyceum上演吴祖光的《文天祥》(导演张善琨),观众爆满,受到热烈欢迎。连续公演至5月13日。
  3.3.日本陆海军防空司令部实行市内战时灯火管制。
  6.12.美军飞机首次飞临上海上空。同月14、15日也有美军飞机飞临。
  6.武田泰淳来上海出任中日文化协会会长。中日文化协会接收了原跑马大王挪威人马勒Muller的住宅而开设,武田泰淳以后住在安化路的福生花园。
  7.8.美军飞机首次轰炸上海的日军设施。
  9.28.九星大戏院上演越剧《雁南归》,由袁雪芬、范瑞娟、徐天红等试行越剧改革。1945年3月正式成立雪声剧团。
  11.10.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病死。12日陈公博就任代理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
  
  1945(民国卅四年)
  1.15.周佛海就任上海市长兼警察局长。周佛海的私宅在朱尔典路262号。
  5.李香兰(山口淑子)在大光明举办个人演唱会。
  7.17.约60架美军飞机空袭沪东。23、24日约100架飞机空袭市内。
  8.1.苏联电影《斯大林格勒战役》在大光明和沪光大戏院公映。
  8.11.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出,国际饭店屋顶上挂出青天白日旗。
  8.15.日本无条件投降。上海全市欢声鼎沸。
  8.18.美军登陆上海。20日美军陆军使团到达上海。
  8.20.蒋介石派遣的蒋伯诚为国民党驻沪代表,成立代表公署。
  9.汤恩伯率国民党政府军第三方面军进入上海。
  9.12.举行日本投降仪式。14日开始解除日军武装,约15万日军官兵收容于江湾及浦东的集中营。
  9.15.国民政府任命的市长钱大均召集各机关举行接收委员会会议。
  10.10.庆祝抗战胜利大会在跑马厅举行。
  10.11.梅兰芳在兰心大戏院Lyceum演出《费贞娥刺虎》。
  10.11.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到上海。宋子文的宅第在祁济路。
  10.国民党的中央宣传部中央电影摄影厂(简称中电)和国防部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接收中华电影联合公司(简称华影)。
  12.5.第一批遣送回国的约2000名日本人离开上海。
  12.17.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简称文协)上海分会在金城银行召开成立大会,选出郑振铎、许广平、李健吾、叶以群等15人为理事。
  
  1946(民国卅五年)
  1.1.实施汽车靠右行驶的交通规则。
  1.13.为反对在昆明发生的镇压反内战学生、市民事件(一二一事件),在玉佛寺举行公祭殉难者仪式,主祭团由宋庆龄、柳亚子、许广平等组成,有1万人以上的参加者。
  1.扬子建业公司在迦陵大楼创立,由国民党官僚资本操纵外币及垄断对外贸易的公司。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为董事长。
  2.14.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首次来上海。15日众多要求会面的学生聚集蒋介石宅第。
  2.18.文协上海分会在金城银行的餐厅欢送访美的老舍和曹愚。
  3.8.庆祝国际妇女节的大会在兆丰公园召开,发表反对内战、要求妇女参政权的宣言。
  4.25.重建的上海剧艺社在光华大戏院上演陈白尘原作的讽刺剧《升官图》(导演黄佐临),大获好评,连续公演近4个月。
  4.中国共产党中央上海局成立,刘晓为书记、刘长胜为副书记。均住愚园路。
  5.1.《新民报》(后改为《新民晚报》)创刊,在圆明园路的新民报馆开业。
  5.5.上海各界52个团体在南京路劝工大楼讲堂召开大会,成立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
  5.6.雪声剧团在明星大戏院式样由鲁迅小说《祝福》改编的越剧《祥林嫂》,袁雪芬出演祥林嫂受到好评。
  6.1.上海全市电影院开始对号入座。
  6.22.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开设,因周恩来常驻而称“周公馆”。
  8.1.陈果夫开设广播电台。同月8日,国民党发布全市50余家电台停止广播的命令。
  8.20.在新仙林舞厅举办选拔上海小姐的比赛,原舞女王韵梅当选。
  8.阳翰笙、蔡楚生、郑君里等组织联华影艺社,在原联华影业公司徐家汇摄影厂重新开始电影制作。
  9.22.因在安乐宫乘坐人力车的美国水兵打死车夫臧大咬子,上海市民群情激愤。
  10.2.百老汇大厦被国防部接收,作为右翼团体励志社的上海总部。
  10.4.为追悼7月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李公朴和闻一多,在天蟾舞厅举行追悼大会。
  10.18.杜月笙的恒社和国民党军统特务合作成立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新建会)。
  10.19.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大会在辣斐大戏院召开,周恩来出席并发表讲话。
  10.19.国民党、共产党及第三方面的代表在吴铁城私邸为实现和平而谈判。
  10.25.上海戏剧界联谊会在梅龙镇酒家召开会议,田汉、洪深、欧阳予倩等出席,决定发起成立中国剧作家协会。
  11.8.周佛海以汉奸罪被判处死刑。翌年减刑为无期徒刑,1948年在狱中病死。
  11.为抗议取缔露天摊贩前往黄浦、老闸两区警察局的游行队伍与军警发生冲突,死伤众多。被激怒的交通及商店都加入罢市运动,政府被迫撤回取缔条例(~12月)。
  12.为抗议在北京发生的美军士兵强奸北京大学女学生的事件,上海各大学展开爱国运动(~翌年1月)。
  
  1947(民国卅六年)
  1.进口货商店激增,美国货垄断市场。
  1.赵树理的小说《李家庄的变迁》由新知书店出版。
  2.1.联华影艺社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导演史东山)在沪光大戏院公映。
  2.黄金价格暴涨(金潮)。
  2.9.在劝工大楼举行的“爱用国货规制美货运动”大会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冲击,死1人,数十人负伤。
  2.15.第4届戏剧节纪念大会在黄金大戏院举行。田汉、洪深、梅兰芳、周信芳等上海戏剧界人士数百人参加。周信芳住在长乐路788号.
  3.2.中国语文学会在开明书店4楼的衍福楼召开成立大会。决定学会的章程,并选出郑振铎、叶圣陶、陈望道、郭绍虞等为理事。
  3.7.国泰影业公司的《无名氏》(导演应云卫)在金城大戏院和金都大戏院同时上映。国泰影业公司是由柳中亮、柳中浩兄弟在1946年创立的电影公司,摄影厂在大木桥路。
  4.7.同济大学与附属中学的学生为抗议国民党士兵的暴力事件而举行罢课。
  4.22.演剧九队以观众戏剧演出公司的名义在辣斐大戏院上演田汉的《丽人行》(导演洪深)。
  5.1.上海约5万工人在跑马厅举行要求解除“冻结生活指数”的大会。
  5.19.上海14个大学的约7000名学生在上海北站召开“反内战、反饥饿”集会并为去南京的请愿团送行,举行大规模的游行。
  5.月末,国民党动员大批军警搜查市内各大学,逮捕学生。为此,学生教员举行罢课,在市民的支持下展开运动。
  5.联华影艺社改组为昆仑影业公司。
  6.25.联合国亚洲远东经济委员会第一届会议在沙逊大厦的华懋饭店召开。
  6.张乐平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开始连载。
  8.19.尹桂芳、徐玉兰、袁雪芬等越剧界十姐妹在黄金大戏院演出《山河恋》。
  9.9.为抗议政府关闭全部舞厅的命令,舞女、乐队演奏员等从业人员约2.7万人在新仙林召开大会。
  10.昆仑影业公司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导演蔡楚生、郑君里)公映,轰动一时,连续公映至翌年1月,观众数达到破记录的712872人。
  
  1948(民国卅七年)
  1.29.同济大学为改选学生自治会发生纠纷,学生与警察发生冲突,约200名学生被捕。
  1.月底,申新九厂7000工人举行罢工,与警察发生冲突,200多人被捕(~2月初)。
  5.2.上海市卫生局在静安寺公墓开设火葬场。
  5.5.第七次全国运动会召开,开幕式在江湾体育场举行。
  5.14.《艳阳天》(文华影业公司出品,编剧、导演:曹禺)在大光明大戏院公映。
  7.14.《万家灯火》(昆仑影业公司,导演沈浮)在沪光大戏院、丽都大戏院等6家影院同时上映。
  7.16.数十名国民党军人在共舞台和大舞台闹事,因手榴弹爆炸造成21人死伤。
  8.6.徐悲鸿在中国画苑举办个人画展。
  8.蒋经国作为经济管制委员会的督导员到任实行经济管制。推行冻结物价、揭发隐匿外资、处罚渎职官员等“打虎运动”,11月被召还南京。
  10.昆仑影业公司开拍《三毛流浪记》(导演赵明、严恭)。
  12.7.中央银行被兑换金银的群众包围,发生混乱场面。
  
  1949(民国卅八年)
  1.10.蒋介石派遣蒋经国将中央银行的现金往台湾转移。
  2.3.交通大学成立“应变委员会”,组织纠察队、储粮队、救护队、宣
  传队。同月复旦大学也成立“应变委员会”。
  2.4.国民党副主席兼立法院长孙科从上海去南京,孙科是孙中山的儿子,其私邸今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2.25.国民党最新型巡洋舰重庆号及其舰长以下574名官兵前往解放区。
  3.1.上海工人协会组织各工厂企业的工人纠察队。
  4.4.宋庆龄主办的中国福利基金会为募集孤儿救济基金,在大新公司4楼回廊举办“三毛画展”(~10日)。宋庆龄当时的寓所即今宋庆龄故居。
  4.7.白崇禧命令部下在其私邸大量伪造中州币(解放区货币)。
  4.14.上海市市长吴国桢的私邸即今上海青年话剧团。
  4.22.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国民党政府机关和要员迁来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宣布上海进入战时状态,实行全面军事管制。
  4.23.国民党行政院长何应钦召集国民党高级干部讨论上海防卫方略。何应钦的私邸今为上海科学情报研究所。
  4.25.上海的铁路工人为保护铁路组织工人纠察队。
  4.昆仑影业公司的陈白尘、沈浮、郑君里、赵丹等进行《乌鸦与麻雀》的制作,至1950年完成。
  5.12.陈毅率领的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开始发起上海战役。
  5.25.大新公司、国际饭店等高层大楼上挂出欢迎解放军的大幅标语,大世界正面出现毛 泽 东和朱德的巨幅画像。
  5.27.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全市,成立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同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5.28.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市人民政府设在原工部局,陈毅就任市长。同日,《解放日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机关报)创刊。
  6.10.市人民政府关闭证券大楼(原华商证券交易所)。
  7.6.百万以上的士兵及市民举行庆祝上海解放的市内大游行。
  8.15.纪念抗战胜利四周年纪念集会在逸园举行。
  (10.1.毛 泽 东在北京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2.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举行五星红旗升旗仪式,五星红旗在市人民政府屋顶上飘扬。

Mi'An 发表于 2008-3-2 13:20:21

普及全民历史知识水平?!
=O=..............

恋岛美嘉 发表于 2008-3-2 14:18:10

真详尽~有需要时可以来看

蔷と莲 发表于 2008-3-2 21:47:48

爱破开始研究历史了?image26

apple4 发表于 2008-3-2 21:56:11

原帖由 蔷と莲 于 2008-3-2 21:47 发表 http://www.mikachina.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爱破开始研究历史了?image26
爱破image26

蔷と莲 发表于 2008-3-3 22:52:10

image25
多好听啊...

淡生 发表于 2008-3-5 19:40:56

历史常年不及格的严重历史白痴飘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近代史年表